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Sj(o)gren综合征中腮腺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Sj(o)gren综合征患者和18例对照者行CT扫描.受检查者年龄为33~65岁.在环齿关节水平对腮腺的密度和大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Sj(o)gren综合征患者腮腺CT的典型表现为腮腺实质内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患者环齿关节水平腮腺内CT值高于15HU面积/同层腮腺总面积比值,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Sj(o)gren综合征的检查诊断中,腮腺CT扫描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固定矫治致切牙牙根吸收与患者性别、年龄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所致的牙根吸收的因素中,性别和年龄因素与根吸收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4例患者按性别和年龄分为青少年男性组和女性组,成年男性组和女性组,共4组.根据正畸治疗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和记存模型,测量计算出治疗前后切牙的全长,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固定矫治前后性别和年龄因素与根吸收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发生根吸收(P<0.001).男女性的青少年组与成年组之间,根吸收的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相同年龄组的男女性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固定矫治治疗后,切牙牙根均发生吸收.固定正畸治疗所致的牙根吸收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但成年人的根吸收显著大于发育期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Sjgren综合征中腮腺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Sjgren综合征患者和18例对照者行CT扫描。受检查者年龄为33~65岁。在环齿关节水平对腮腺的密度和大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Sjgren综合征患者腮腺CT的典型表现为腮腺实质内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患者环齿关节水平腮腺内CT值高于15HU面积/同层腮腺总面积比值,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Sjgren综合征的检查诊断中,腮腺CT扫描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压低上前牙的有效性。方法选择6例高角或高角倾向伴前牙Ⅲ°深覆,上颌前部牙槽发育过度,上唇与上前牙关系严重不调的患者,平均年龄24.4±1.4岁,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在两侧上侧切牙牙根和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唇侧植入,每侧以50克的牵引力压低上前牙。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包括6-PP距的改变量、上中切牙压低量和转矩改变量。结果6-PP距的变化均值为0.27±0.05mm,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平均压低6.12±0.16mm,临床牙冠平均缩短0.66±0.05mm。治疗过程中微型种植体无松动和脱落。结论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上前牙,操作简单,异物感不明显,上前牙明显压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恒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恒牙埋伏阻生的发病情况和发生原因。方法:通过模型和X线片检查,在1925例正畸门诊病例中确诊103例患者199个埋伏阻生恒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99个埋伏阻生恒牙中以上颌尖牙和上颌中切牙埋伏牙数最多,分别为94个和39个,由于萌出间隙不足引起的埋伏牙数量最多本组为62个。结论:①在所有牙位中,以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最高,下颌中切牙最低。②引起恒牙埋伏阻生的病因以萌出间隙不足最常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Sjoegren综合征中腮腺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Sjoegren综合征患者和18例对照者行CT扫描。受检查者年龄为33-65岁。在环齿关节水平对腮腺的密度和大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Sjoegren综合征患者腮腺CT的典型表现为腮腺实质内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患者环齿关节水平腮腺内CT值高于15HU面积/同层腮腺总面积比值,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Sjoegren综合征的检查诊断中,腮腺CT扫描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鼠牙齿在牙槽骨缺损修复区的移动情况,并比较2种不同修复材料充填缺损的牙槽骨和正常对照侧在牙齿移动距离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44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倍骼生充填组和羟基聚磷酸钙钠充填组2组,每组22只,于上颌一侧第一磨牙近中造成牙槽骨缺损,按组在缺损区分别填入2种材料(倍骼生和羟基聚磷酸钙钠),另一侧作为对照侧。待术后12周在40只大鼠上颌双侧安装正畸加力装置牵引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于术后20周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只大鼠两组(2种材料)修复侧和正常对照侧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修复牙槽骨侧(2种材料)均可以进行正畸牙齿移动,修复侧(2种材料)的牙齿移动距离与正常对照侧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8.
199颗阻生恒牙的牙位和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除下颌第三磨牙外的阻生恒牙的好发牙位和常见病因,提供其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以临床检查、牙颌模型以及X线片作为诊断依据,对103例199颗阻生恒牙的牙位和病因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199颗阻生恒牙中上颌尖牙、上颌中切牙、下颌尖牙分别为94颗(47%)、39颗(20%)、20颗(10%);病因分析,萌出间隙不足者61颗,牙胚位置异常者21颗,牙形态异常者17颗,全身性因素导致的阻生恒牙36颗.结论 上颌尖牙、上颌中切牙、下颌尖牙为阻生恒牙最常见的牙位;萌出间隙不足、牙胚位置异常和牙体形态异常以及一些全身性因素是恒牙阻生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BMP-2)复合生物支架材料修复牙槽嵴缺损的有效性,观察新生牙槽骨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 取40只成年大鼠作为实验对象,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制作牙槽嵴缺损模型。以双侧牙槽作对照。rBMP-2/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组为实验组,单纯生物活性玻璃组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第4,8,12周骨修复能力。术后12周安装矫治器并近中牵引牙齿,比较牵引8周后双侧磨牙的移动距离和牙周膜宽度。结果 实验组骨形成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两侧第一磨牙的平均移动距离、牙周膜宽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2具有较强的骨修复作用,极大地缩短了成骨时间;以BMP治疗牙槽骨缺损所形成的新骨对正畸牙齿移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颌手术后不同阶段的软硬组织变化以及稳定性.方法 2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矫治前(T0)和手术3个月后(T1)、矫治结束时(T2)、矫治结束2年后(T3)均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4个阶段17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矢状向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后与矫治前除鼻部软组织点外,其余各点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几个阶段的比较,上颌标志点基本保持稳定(P>0.05),而下颌不及上颌稳定.T3与T1比较,下颌颏前点(Po)、颏顶点(Gn)和颏下点(Me)以及软组织颏前点(Pos)的变化比较明显(P<0.05).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侧貌改善明显.长期观察,上颌骨比较稳定,下颌有一定的复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