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S2、C-erbB2、Ki-67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底收治并经病理科常规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PS2、C-erbB-2、Ki-67的乳腺癌病例125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取最大横径计算)、肿瘤性质(分类)、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TNM分期)及其与受体及相关检测(免疫组化采用SP法)结果及关系。结果 ER、PR、PS2、C-erbB-2的表达率分别为56.0%、64.0%、45.6%、78.4%;Ki-67低度增殖活性占71.2%,中高度增殖活性率28.8%。PR随肿瘤增大表达率下降(P<0.05)、Ki-67随年龄增高表达率下降(P<0.005)。结论乳腺癌ER、PR、PS2的检测对指导临床个体化内分泌治疗很关键;肿块较小者PR表达率较高、内分泌治疗相对更有效;年轻者增殖活性较高,对化疗相对敏感;C-erbB-2的免疫组化假阳性高,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耐药标记P-gp和GSTπ对结直肠癌埋植式给药装置化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近3年来经结直肠镜活检确诊为结直肠腺癌患者,并按根治术标准宽切病灶,选择相应供血动脉插管,接埋植式给药装置(药壶,IDDS)埋植于皮下。标本用SP法检测P-gp和GSTπ的表达并按结果采用推荐方案P-gp+/GSTπ-:A(即5-Fu,DDP);P-gp-/GSTπ+:B(即VCR,HCPT);P-gp+/GSTπ+:C(即5-Fu,HCPT);P-gp-/GSTπ-:D(即VCR,DDP);化疗药均经术中留置的IDDS施药;给药剂量为5-Fu 500 mg,DDP 50 mg,VCR 2 mg,HCPT 4 mg。观察记录疗效及毒副反应、随访结果。结果 初治有效率(CR+PR)93.5 %(29/31例);随访3年生存率为93.5 %,PD2例:1例9个月后黏液腺癌腹壁转移,腹腔积液1 000 ml中查见转移癌细胞后改造瘘术;1例1年后出现肝、腰椎、肺广泛转移;2例均死于衰竭。结论 P-gp和GSTπ对结直肠癌埋植式给药装置化疗具指导意义,可提高疗效及3年生存率并降低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诊治的5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学特点。结果57例患者平均年龄40.46岁,其中29—40岁占57.89%,乡镇居民36例(63.16%)。病理合并非典型增生27例(45.76%)。57例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或(和)乳痛伴或不伴乳腺包块半月~5年余。钼靶摄影提示为乳腺增生,造影可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彩超可见弱回声或实性回声结节,界清~蟹足状不清,CDFI结节内无~线状~明显有血流信号不等。合并癌变者钼靶示成簇点状钙化,导管扩张、僵硬,邻近导管斑片状造影剂散布;彩超见弱回声团,界限欠清,回声均质无钙化或不均质有点状强回声钙化且血流丰富。18例患者行包块单纯切除,切除边界距病变外约0.5cnl。其余全部行术中冷冻病检,细胞生长活跃或不典型者,将瘤体所在腺叶楔形切除;恶变者行改良根治术。其中有4例患者于术后0.5~1.6年复发,后行乳段切除术。结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多合并乳头溢液,钼靶造影诊断较敏感,但确诊需病检。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多伴非典型增生,术后需加强回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58例,分析其临床、辅助检查特点.结果 45岁以下患者41例(70.7%),肿瘤位于左侧者37例(63.8%).临床均有包块,21例(36.2%)伴非周期性疼痛,14例(24.1%)消炎治疗有一过性好转;血像无异常;钼靶摄影见腺体密度明显增高影或肿块,可伴颗粒状圆形钙化影.彩超见边缘模糊的多灶液性暗区.临床术前诊断疑癌5例(8.6%).术中冰冻及术后石蜡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后愈合良好.结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有包块,不伴周期性疼痛,消炎治疗有一过性好转,钼靶及彩超都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及影像诊断可提高诊断可靠性,但术中送冰冻及术后石蜡是最准确的诊断途径,同时手术又是彻底治疗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结外淋巴瘤发生在生殖腺少见。我院于1997、1998、1999年各收治1例,分别发生于卵巢及附睾的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现1表1病例报告例序性别年龄部位临床表现大体观察镜下观察免疫组化病理诊断例1女58岁右卵巢右下腹痛肿块包膜完整表面结卵巢结构破坏,瘤细LCA+CD20+右卵巢原发性低度恶性10天节状,切面灰白鱼肉状,胞为一致性圆形,可见CK-Des-中心细胞性淋巴瘤(B)约13cm×10cm×6cm核仁及核分裂CD45RO-侵及阔韧带及右输卵管例2男40岁右附睾发现肿大右附睾有直径2cm肿附睾管大部被瘤细胞LCA+C…  相似文献   
6.
胸腹水细胞块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行多项胸腹水细胞块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探索一组鉴别良恶性及肿瘤起源的有价值的常规一抗试剂组.[方法]收集胸腹水标本制成细胞块,HE染色筛检出间皮细胞反应性增生及可疑恶性或查见恶性细胞的病例59例.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采用SP法,一抗用HBME-1、钙网膜蛋白(CR)、E-cad、CD44、CK7、CK20,腹水加做CA19-9(女性加做CA125),胸水加做TTF-1.[结果]HBME-1在间皮瘤中表达57.1%(4/7)、转移腺癌中表达51.1%(23/45);钙网膜蛋白在间皮瘤中表达100%、腺癌中未表达;E-cad( )见于96.4%(53/55)恶性肿瘤;CD44( )见于反应性增生及恶性间皮瘤;TTF-1在肺癌中表达80.6%(25/31)、非肺源性未见表达;CK7( )在转移腺癌中表达86.7%(39/45),无特异性;CK20( )在肠癌中表达100%,CK7(-)/CK20( )具肠源性特异性;CA19-9在胃肠癌中表达100%,间皮瘤中亦表达2/7;CA125在卵巢癌表达75.0%(3/4),特异性100%.[结论]E-cad鉴别良恶性胸腹水;CR鉴别是否间皮起源、TTF-1鉴别肺源性、CK7/CK20鉴别肠源性转移癌具有特异性及敏感性特点,它们可作为常规一抗鉴别良恶性及肿瘤起源.CA125鉴别卵巢癌具有相同特点,可作为女性患者腹水常规一抗.  相似文献   
7.
陈守菊  刘福川 《广西医学》2006,28(2):217-218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这一少见疾病的诊治要领.方法收集我院1990年至2004年病理诊断为叶状囊肉瘤或分叶状肿瘤17例,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为27~62岁(平均43岁).左右侧比10:7;11例位于乳头下、6例位于乳头旁外上象限,具有近乳头之特点.12例良性,2例交界性,3例恶性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包块,较长时间(1年~7年余)后出现包块增大、乳腺外形改变,1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14例行肿块单纯切除术,其中有3例术后半年复发、1例术后半年复发(单纯切除)及再次术后3个月复发而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包括腺体、胸大肌膜及皮肤)随访3年无复发,复发率达28.57%(4/14);复发中良恶性各2例,交界性2例尚未复发.结论分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往往不符,良恶性均可能复发,复发率恶性者较高,良性者较低;多方面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复发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恶性及腋窝淋巴结肿大者行根治术即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囊性病变与囊性增生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近3年来诊治的乳腺囊性病变3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并另选10例乳腺癌旁2cm内的病变做对照分析。部分病例行免疫组化检测Calponin、P63、actin、34βE12、S-100了解肌上皮表达情况。结果32例中乳腺囊性增生症16例、导管扩张症5例、乳汁潴留囊肿4例、粘液囊肿样病变1例、单纯囊肿6例。16例“乳腺囊性增生症”均为良性上皮增生,包括硬化性腺病2例、盲管性腺病1例、腺肌上皮腺病3例、导管内乳头状肿瘤10例(中央型6例,外周型乳头状瘤4例);其中非典型乳头状瘤3例,其肌上皮标记相对减弱或消失。癌旁组织见囊性增生症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5例。结论囊性病变是增生症的继发改变,囊性增生症的癌变风险在于部分病例的不典型性增生,尤其是非典型性乳头状增生。故临床病理宜区分非典型性与普通型增生,不宜用囊性增生症术语并视之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9.
例 1,男 ,5 2岁。因上腹部阵发性撕裂痛 2d入院。伴恶心、呕吐。查体BP2 2 0 /12 0mmHg。胸片示左心影扩大。给予硝酸甘油静滴 1d后缓解。次日再发剧烈腹痛 ,BP 97.5 /5 2 .5mmHg ;腹膨隆 ,中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移动性浊音 ( ) ,肠鸣音减弱。剖腹探查见腹腔积血约 2  相似文献   
10.
陈守菊  刘福川 《重庆医学》2001,30(6):568-568
患者 ,女 ,1岁零 3月 ,其父母 1年前发现左乳腺中央有约1cm× 0 8cm大小包块 ,表面光滑、极易推动、边界清楚、质坚韧 ,局部皮肤无红肿热痛 ,无全身症状 ,未予诊治 ,后渐增大约3 5cm× 2 5cm而就诊。术前诊断 :左乳纤维腺瘤。体查见左乳腺乳头内陷及偏斜 ;中央有 3 5cm× 2 5cm的包块 ,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易推动。全身未见浅表淋巴结肿大。辅查 :血Rt示RBC、Hb、HCT降低 ,余正常范围 ;BUS示左乳 3 3cm× 2 5cm相对增强团块、内回声均质 ,周边呈弱回声、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手术所见 :包块位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