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沂医专学报》创刊十年来,经历了不定期出版到定期出版、内部交流到公开发行.在学报的发展中,除了学校对学报建设的重视以及广大教师和读者的支持以外,从事学报工作的编辑同志付出了辛勤劳动.值此学报创刊十周年之际,向为我校学报工作做出贡献的同志表示深切的敬意,他们的工作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  相似文献   
2.
妊娠中毒症是引起孕产妇及胎婴儿围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以予痫为甚。虽然近年来通过各种予防措施,发病率有所降低,治疗效果也有所提高,但因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仍不能杜绝子痫的发生。尤其在某些偏僻的农村,产前保健工作十分薄弱,子痫的发病率仍然很高,严重地威胁孕产妇和胎婴儿的安全。今就三年来在农村遇到的21例子痫作一临床分析,以便了解山区农村子痫的发病情况、治疗措施以及予防意见,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妊娠中毒症的发病率,杜绝子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宫内操作导致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节律不齐。晕厥、癫癎发作均有报导。Acker等于1973年,Sherrod 等于1976年在放置宫内节育器中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2%及25%,心动过缓为13%及32%,宫颈扩张心动过速为16%,过缓达32%,Aznar 1976年报告宫内活检窦速7%,窦缓26%,其它尚有输卵管通液、造影、探测宫腔等发生心律紊乱的报告。作者对103例孕妇电吸引流产进行心电图观察,年龄在16~45岁,平均  相似文献   
4.
患者陈×26岁,教师,住院号86783,因足月妊娠临产于1983年1月2日入院。末次月经82年4月7日,予产期83年1月14日。闭经后40余天感恶心乏力,但未呕吐。2个月后阴道开始少量流血,持续不断、色暗红,较月经量少,无腹病,至孕3个月时来本院门诊检查,子宫较正常妊娠月分稍大,怀疑葡萄胎,曾作妊娠免疫试验原尿阳性,稀释阴性,门诊治疗观察。至孕4个半月时自觉“胎动”,5个月复查下腹部听到胎心,逐排除葡萄胎。但阴道流血仍未停止,即去外地医院检查。82年9月2日“A”型超声报告“下腹部一胎儿影,胎头位于上方,双顶径5.6公分,脊柱顺列好,胎心搏动规律,  相似文献   
5.
经腹小切口女性输卵管结扎术由于手术小,损伤轻,操作简便易行,效果可靠,因此易于推广接受,手术量逐年增多,已成为目前二胎以上妇女控制人口出生的主要节育措施之一。但该术也可带来某些并发症,其中术后宫外孕即为其一,虽属少见,但往往不易识别,危险性甚大。本组收集了女性绝育术后宫外孕5例,作一介绍,旨在提高警惕,加强予防,确保受术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人工流产手术乃避孕失败后计划生育之补救措施。由于妊期生殖器官的特殊生理变化,在术中术后可造成某些并发症,诸如子宫穿孔、流产不全、感染、人工流产综合征、羊水栓塞等,因较常见,早为手术者所重视,加以防治。人工流产吸宫术后宫腔急性积血较为少见,不易识别,若认识不足,贻误诊治可造成不良后果。为此我们把近3年来遇到的6例作一介绍,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人工流产后需要采取一种有效而安全的避孕措施,以免再次受孕。为此作者对人工流产术后立即使用口服避孕药和放置宫内节育器(IUD)两种不同方法避孕的妇女进行血凝因子变化的观察,并作出评价。其方法结果如下:药物组,24名健康妇女,年令19—32,平均25.2岁,孕期8—11周,人工流产术毕立即口服 Levonorgestrel 150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我院近七年来用刮宫取胎术所进行人工流产784例,并重点分析了手术时及手术后的并发症。手术中发生子宫穿孔者2例,占0.25%;休克2例,占0.25%;宫颈裂伤及死亡为0。阴道流血日期1-10天内停止者202例,占84.8%;感染者25例,占10.5%;月经失调22例,占9.2%;有神经症状者9例,占3.7%。因此我们认为如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手术时及术后的并发症是可以防止或减少的。  相似文献   
9.
已从肾髓质分离出一系列前列腺素(PG),其功能可能是一种肾脏抗高血压递质,具有控制肾血流量及调节肾内血液分布作用。已知高血压患者血清 PGA 水平低下,静滴 PGA 可使血压下降。以上事实提示 PGA 合成或释放失调系高血压发病重要原因。作者选择35名妊娠9月孕妇,用定量 PGA_1静滴并评价产科及肾脏血流动力学情况,以探讨妊毒症病因。  相似文献   
10.
骨盆腔“脂肪淋巴结”临床极为少见,1957年Flor 首先发现3例盆腔肿块是由充满脂肪的淋巴结构成,并提名为“脂肪淋巴结”。本文作者复查了自1957年至1977年间6607例腹盆腔淋巴结,诊断为“脂肪淋巴结”之妇女共9例,连同Flor 发现的3例共12例进行临床分析:该病好发于经绝后及经绝前妇女,年龄平均55. 4岁,经产11例,初产1例,肥胖者11例,超过标准体重15-117%,肥胖可能为发病机理之一。伴随疾病以甲状腺腺瘤,慢性甲状腺炎最多,两者因果关系尚不明。其它如胆石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均可能与肥胖有关。一般无症状,偶有下腹隐痛,包块触之不适等。盆腔检查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