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ndothelial overexpressed lipopolysaccharide-associated factor1,EOLA1)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小鼠巨噬细胞,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激活炎症信号通路,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EOLA1转录水平变化,采用化学阻断剂在不同位点阻断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再检测TNF-α、IL-6和EOLA1转录变化。巨噬细胞过表达mEOLA1,RT-qPCR检测细胞M1、M2极化类型标志基因mRNA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型改变,Western blot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iNOS表达。结果 LPS刺激后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TNF-α、IL-6增加,而EOLA1表达下调;不同位点阻断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后炎症介质的表达明显受抑制,而EOLA1的表达上升;在巨噬细胞中高表达EOLA1,再行LPS刺激,检测到TNF-α、IL-6增加并不明显,流式细胞检测显示高表达EOLA1的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仍保持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拉嘎-5"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后,"通拉嘎-5"作用于3T3-L1脂肪细胞24 h,用3H标记的2-脱氧-葡萄糖([3H]2-DG)示踪检测胰岛素介导的3T3-L1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的情况;"通拉嘎-5"作用3T3-L1脂肪细胞48 h后,用Real-time PCR检测PPARγ和LXRα的基因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PPARγ和LXRα的蛋白表达。结果 "通拉嘎-5"能促进胰岛素介导的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比阴性对照组高1.915倍,P<0.05);能明显上调3T3-L1脂肪细胞和LXRα基因(比阴性对照组高2.895倍,P<0.01)和蛋白(比阴性对照组高1.977倍,P<0.01)表达;而对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无明显的影响。结论 "通拉嘎-5"可能通过提高3T3-L1脂肪细胞LXRα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为"通拉嘎-5"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ApoE-/-小鼠高脂喂养、高脂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分别构建非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分为非糖尿病治疗组(HS,n=8)、对照组(HF,n=8),糖尿病治疗组(DS,n=8)、对照组(DM,n=8)。HS、DS组予以沙格列汀15 mg/(kg·d)灌胃治疗,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观察主动脉斑块、肝脏脂肪沉积、炎症浸润、纤维化程度以及炎症小体NLRP3活化和炎症介质IL-1β表达变化。结果:DS组较DM组血浆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和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肝重比明显减小(P<0.01),肝脏脂肪沉积、巨噬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1),肝组织内NLRP3炎症小体及IL-1β表达明显减少(P<0.01),HS组较HF组上述部分指标也出现明显降低,但HS、DS组较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沙格列汀通过降低血浆血糖和FFA水平,抑制肝脏巨噬细胞聚集、减少NLRP3炎症小体活化等作用抑制糖尿病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但对动脉粥样硬化没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7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sc艾塞那肽注射液,起始剂量5μg/次,2次/d,治疗4周;然后改用剂量10μ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观察两组的血糖、血压临床控制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58.82%,治疗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80.43%,两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49.02%,治疗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1.30%,两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三酰甘油(TG)、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BM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s-CRP、脂联素和TNF-α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HbA1c、血压、BMI、Hs-CRP、脂联素、TNF-α,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刘  邓武权  陈兵 《药品评价》2012,(31):44-46
研究显示:控制血糖,实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为了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胰岛素也不断更新换代,经历了动物源性胰岛素、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三个主要阶段。与人胰岛素相比,胰岛素类似物具有更快起效,低血糖发生率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疗效更平稳等优势。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其中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注射2~3次,可以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连根茎提取物药根碱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脂肪酸氧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65.65、53.75、10.75、2.15、0.45μmol/L)药根碱作用于3T3-L1细胞不同时间(12、24、48、72h),MTT法检测药根碱的细胞毒性。以0.45μmol/L药根碱作用于3T3-L1细胞48h后,用[3H]2-DG标记检测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情况,14C-palmitic标记检测脂肪酸氧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PPARs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PPARs蛋白表达情况,以PBS代替药根碱作为对照。结果药根碱最佳作用浓度为0.45μmol/L,最佳作用时间为48h。与PBS对照组相比,药根碱具有促进3T3-L1细胞脂肪酸氧化、PPARα、PPARβ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P<0.01或P<0.05),而对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药根碱可显著促进3T3-L1细胞的脂肪酸氧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α、PPARβ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枢性获得性性腺功能减退病因较多,其中鞍区占位性疾病是重要原因。性腺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恢复性功能、改善代谢、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强自信心。本文将鞍区占位性疾病分为雌激素受体阳性或者雌激素相关肿瘤、雌激素受体阴性或者不明确的肿瘤、非肿瘤性鞍区占位性疾病3类。就鞍区各种类型占位性疾病及其治疗干预对性腺功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情况下性激素替代治疗的注意事项进行文献回顾,以期为该类疾患患者治疗提供意见和帮助。同时,也就目前一些问题提出思考,召唤更多的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进一步完善鞍区占位性疾病患者的性激素替代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