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变的CT表现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资料,分析其病灶大小、部位、边界、CT平扫及增强表现等.结果 肿块来源于肾实质,可突出肾轮廓或贯穿肾实质,边界清楚,呈低密度或混杂低密度,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灶内脂肪成分的存在为其CT表现特征,增强扫描有时见洋葱皮状或旋涡状强化.  相似文献   
3.
<正>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颈部最常见的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1]。甲状腺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1∶4,依病理可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髓样癌等,以乳头状癌最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70%[2-3]。甲状腺癌以原发性多见,少数为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恶变等继发而来,以颈部肿块为临床上常见表现,大多数为无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肾上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超声、核磁共振相印证的转移性肾上腺肿瘤的CT资料。结果转移性肾上腺肿瘤单侧多见,少数累及双侧,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较清楚,大小悬殊,肿块<3cm者内多为密度均匀,>3cm者密度不均匀,可见中心坏死;小的增强后强化均匀,而大的强化不均匀,其增强与原发肿瘤强化表现类似。结论 CT可根据肿瘤大小、有无包膜和增强情况等征象来诊断和鉴别肾上腺转移瘤。  相似文献   
5.
6.
临床研究实践证明,对于发现早的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 (直径≤3cm)患者积极采取各种治疗均能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1].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作为诊断SHCC的金标准属有创伤性检查,且活检样本不能代表整个病灶,并有可能导致癌细胞的转移,而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已有多项影像检查应用于小肝癌的诊断中,本研究就CT、MRI及超声造影在肝脏小病灶占位性病变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片和高频彩超检查对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108例女性术前临床乳腺触诊阴性乳腺(156个病灶)患者均经X线钼靶与超声检查定性诊断,分别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156个病灶中,乳腺恶性肿块定性诊断的灵敏性:X线钼靶为61.5%,超声为46.2%;两者结合诊断为88.5%。结论乳腺X线摄片和高频彩超联合检查对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癌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陈保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491-249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间质瘤,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肿瘤位于胃部10例,空肠4例,回肠2例,结肠1例,CT扫描表现为:肿块向腔外或腔内生长,较大肿块内可见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肿块均匀等密度者呈均匀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结论 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较大,但其CT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有一定限度,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在补钙呼声高涨的时代,骨密度测定似乎成了判断是否缺钙的有效指标。以往诊断骨头是否发生病变,最常见的是作x线片检查。但近几年来,由于骨密度检测逐渐兴起,在不少人看来,这似乎成了骨科检查的新趋势。比x线片更先进。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