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及治疗OP的运动处方。方法将2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按病情平分成A、B两组,B组的运动负荷约为A组的75%,治疗18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的骨密度值以及两组的疗效。结果骨密度值都明显增大(P<0.01或P<0.05),并且A组的增幅大于B组;经疗效评定,A组治愈率为69.2%,好转率为23.1%,B组治愈率为38.5%,好转率为53.8%,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1)。结论不同运动对原发性OP患者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有所不同;运动负荷强度影响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哮喘患者中,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是否与气道水平相关目前仍有争议。本研究试图通过研究BMI、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 和肺功能指标,探讨BMI 与哮喘气道炎症的相关性。 方法 从我院呼吸内科2012 年1 月- 2012 年12 月门诊哮喘患者中随机抽取176 例,年龄(46.35±12.86) 岁,女性97 例,男性79 例,所有患者均测量BMI、肺功能、FeNO,按照BMI 分为正常组(83 例)、超重组(64 例) 以及肥胖组(29 例),比较不同组别之间肺功能和FeNO 差异。 结果 不同组别之间FeNO 水平和肺功能指标均无差异。BMI 与FeNO 和肺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男性比女性FeNO 水平高,且男性BMI 水平与FeNO 相关。 结论 体质量指数并不影响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和阻塞性通气功能等指标,超重或肥胖可能从其他机制影响哮喘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3.
健身锻炼对老年人动态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参加健身锻炼的老年人逐年增加,对老年人肺功能指标继发性降低的研究已有不少[1-3],但对老年人正常肺功能指标研究报道不多,尤其是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动态肺功能与健身锻炼的关系未见报道。本实验对西安市294名60岁以上健康离退休老人的动态肺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了解老年人动态肺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变化的规律,探讨健身锻炼对老人动态肺功能的影响,为老年人健身提供参考。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西安市(主要为高校、研究所)294名(男146,女148)60岁以上(最大80岁)自愿参加测试的康离退休老人,其中有健身锻炼计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支气管舒张试验、血中特异性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298例疑似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FeNO、支气管舒张试验、血中特异性IgE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98例患者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组患者的FeNO值高于阴性组,艾蒿或螨虫组合阳性组的FeNO值高于对应的阴性组.FeNO升高与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密切相关.结论 FeNO在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和对艾蒿、螨虫组合阳性的患者中高表达,对哮喘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鼠骺板软骨细胞P物质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P物质 (substanceP ,SP)在不同年龄大鼠骺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对 2、4、8、12、16、2 4、30周龄大鼠的胫骨骺板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SP基因表达进行定位与半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2周龄大鼠骺板软骨细胞各个区域均未见SP表达 ,4、8、12、16、2 4、30周龄大鼠骺板静止及增殖期软骨细胞未见SP免疫阳性染色 ,肥大区及钙化区软骨细胞可见SP阳性表达 ,其表达强度从 4周龄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到 12周龄时达峰值 ,16周龄始SP阳性表达强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30周龄则偶见SP表达。本研究证实生长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可以表达SP ,SP的表达强度与骨龄有关  相似文献   
6.
运动对大鼠骨细胞凋亡及IGF-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运动对骨细胞凋亡以及IGF -1表达变化的影响并讨论其在骨代谢变化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3 0只 5月龄雄性SD大鼠均分为运动组和正常对照组。运动组大鼠在跑台上进行中等强度运动 8周。8周后处死动物 ,对血钙、血碱性磷酸酶、血骨钙素、尿钙、尿肌苷进行检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进行测定 ;应用原位凋亡法计数股骨髁部松质骨骨细胞凋亡指数 ;对股骨髁部进行IG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对表达强度进行评定。结果 :运动组大鼠血碱性磷酸酶、血骨钙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5 ,P <0 0 1 ) ;血钙、尿钙 /尿肌苷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运动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运动组大鼠小梁骨中骨细胞凋亡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运动组大鼠IGF -1阳性骨细胞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运动抑制骨细胞凋亡同时促进骨组织局部细胞因子IGF -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水平及哮喘未来风险的因素,为降低哮喘未来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在2011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哮喘教育活动中,根据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哮喘控制标准,将接受有效问卷调查并测定肺功能的32例哮喘患者分为控制、部分控制及未控制;比较部分控制组与未控制组的哮喘控制测试(ACT...  相似文献   
8.
影响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及其未来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水平及哮喘未来风险的因素,为降低哮喘未来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在2011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哮喘教育活动中,根据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哮喘控制标准,将接受有效问卷调查并测定肺功能的32例哮喘患者分为控制、部分控制及未控制;比较部分控制组与未控制组的哮喘控制测试(ACT)、哮喘控制问卷(ACQ)、肺功能、过去1年急性发作次数、因哮喘加重看急诊及呼吸科门诊的次数、吸烟量等指标,评估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和未来风险;并将2011年哮喘患者问卷调查结果与2007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达到GINA哮喘控制者为3.1%,部分控制者为40.6%,未控制者为56.3%;部分控制组的ACT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及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明显高于未控制组(P<0.05),而部分控制组的ACQ评分、过去1年急性发作次数、因哮喘加重看急诊及看呼吸科门诊次数和吸烟量明显低于未控制组(P<0.05)。2011年接受问卷调查的患者对哮喘炎症的本质的认识明显高于2007年接受调查的患者(P<0.05)。结论临床控制差、FEV1%pred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气道功能对气道高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疑似存在气道高反应且通气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均正常的慢性咳嗽患者194例,分析小气道功能指标与气道反应性和敏感性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本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72.68%,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25%,50%,75%肺活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速(FEF 25%、FEF 50%、FEF 75%)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显著下降(P<0.01),而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无统计学差异.小气道功能异常发生率为39.18%,异常组激发试验阳性率为92.11%,正常组为60.17%,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气道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基础呼吸阻力(Rrs)、基础呼吸传导率(Grs)、反应阈值(Dmin)和PD3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导率下降斜率(SGr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气道功能指标与气道反应性和敏感性指标相关(r值最高为0.47).FEF 25%、FEF 50%、FEF 75%、MMEF 75/25与PD35、Dmin多元同归分析的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472 1和0.459 1(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气道功能异常对激发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P=0.000 3,OR值为6.19).结论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相比小气道功能有统计学差异,小气道功能下降对气道高反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患者继发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CVST患者,收集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对性发作组与非性发作组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69例CVST患者,其中32例(46.38%)继发性发作。在临床表现方面,性发作组患者更多表现为偏瘫(37.50%对15.63%;χ2=5.240,P=0.020)。影像学检查显示,性发作组更多表现为出血(29.41%对10.81%;χ2=3.818,P=0.047),损伤部位更多累及额叶(31.25%对10.81%;χ2=5.008,P=0.023)和颞叶(43.75%对8.11%;χ2=7.318,P=0.005),而且血栓形成部位多见于上矢状窦(65.63%对40.54%;χ2=4.264,P=0.036)。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优势比5.167,95%可信区间1.993~15.764;P=0.004)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优势比0.126,95%可信区间0.042~0.370;P=0.039)是CVST患者继发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发作组的院内病死率(6.25%对2.7%;χ2=0.512,P=0.469)和90 d 转归良好率(转归良好定义为 Barthel 指数>60分)(81.25%对86.47%;χ2=0.346,P=0.793)与非性发作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存在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CVST患者继发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否继发性发作与CVST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和90 d临床转归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