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24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交系胎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体外定向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培养近交系大鼠胚胎腹侧中脑前体细胞(VMP)并诱导其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DN),为研究DN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取材胎龄11d的近交系大鼠胚胎VMP,体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增殖培养7d后换用L-抗坏血酸-2-磷酸酯倍半镁盐(AA-2P)诱导分化为DN,随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细胞总数扩增49.76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β-TubulinⅢ阳性的神经元中(71.33±20.42)%为TH阳性的DN,后者占细胞总数的(24.85±12.85)%。结论近交系大鼠VMP经体外原代培养能够得到较高比例的DN,可作为深入研究DN定向分化分子机制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s)体外分化过程中的回逆现象,为研究其分化抑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CD133免疫磁珠筛选系统,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获得的CD133^+细胞(BTSCs)分成4组进行培养:(1)含10%胎牛血清(FCS);(2)10%FCS+丙戊酸钠注射液(VPA);(3)无FCS+生长因子;(4)无FCS+生长因子+VPA。取不同时间点上的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分化相关的标志物、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利用免疫激光共聚焦分析与分化相关标志物的共表达情况。结果无FCS条件下培养的BTSCs呈悬浮球状生长,高表达CD133和巢蛋白(nestin),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G0/G1期细胞占大多数,G2/M期细胞接近0%,DNA都是异倍体,对VPA反应不敏感。含FCS培养的原本悬浮的细胞约4h开始贴壁。均呈圆形。此后逐渐向多形性分化,至7d时分化的细胞部分又返回至圆形。至10d-21d时,有的还能重新恢复球形,并呈悬浮生长。培养3d、7d、10d和21d时,CD133、nestin阳性细胞数先降后升,GFAP^+和β-TubulinⅢ^+细胞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含FCS培养液中加入VPA。细胞形态上未见上述的回逆现象,CD133和nestin表达的先降后升现象消失,GFAP和β-TubulinⅢ在第7天以后表达明显升高,但极大部分细胞共表达nestin。而神经干细胞(NSCs)在含FCS培养至10d时,即以GFAP和β-TubulinⅢ表达为主,未见CD133^+细胞。此外,含血清培养时BTSCs仍以异倍体为主。含少量的G2/M期细胞,加VPA诱导后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不明显。结论BTSCs在含血清条件下培养出现的多向分化表型不稳定,时有去分化所导致的回逆。加入诱导分化剂VPA培养,虽然能阻止回逆现象出现,并有代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标志物表达上升.但因其共表达nestin而仍属于未完全分化细胞,表明BTSCs分化始终处于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3.
显微锁孔手术治疗脑干及其周围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将显微锁孔手术应用于脑干及其周围病变的外科治疗,探求以最小的创伤来取得最佳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颞下锁孔人路、乳突后锁孔人路、枕下正中锁孔人路,以20mm左右直径的骨窗进行脑干及其周围病变的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6例例病人术后3d内均行MRI或DSA检查,肿瘤或动静脉畸形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成功夹闭。术中输血3例。并发脑脊液耳漏1例,硬膜下积液1例,1例术后持续昏迷40d苏醒,无死亡及感染病例。结论 锁孔人路微创技术处理脑干及其周围病变,因其手术创伤小,疗效佳,费用节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现成为全球关注的卫生保健问题。据美国流行病学统计,45岁以上的骨折患者70%属于骨质疏松症,而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类,儿乎90%椎体骨折由骨质疏松所致。[1]椎体压缩性骨折如不早期治疗,将产生严重胸腰部疼痛。平背综合征,严重者将影响椎管,造成脊髓受压,产生  相似文献   
5.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恶变及其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分子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分子病因奠定基础。方法取同一患者不断恶化的3次手术标本,行cDNA微阵列检测,分析在不同阶段持续存在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初发(WHO II级)、复发(WHO III级)和再发(WHO IV级)的标本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差异表达基因共19条,其中下调者16条,上调者3条。在下调的基因中,功能明确者有抑制RAF1/MEK/ERKs激酶通路激活的磷酸酰乙醇胺结合蛋白,抑制肿瘤血管增生、侵袭,调控细胞凋亡的碳酰还原酶;抑制c-myc基因表达的肺库否样因子;参与人DNA切除修复的多聚酶ε。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恶变过程中持续存在的分子变化,以抑制肿瘤增殖基因表达下调为主,其中RAF激酶抑制蛋白、DNA多聚酶ε和碳酰还原酶是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DNA损伤修复等具重要功能的基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经眉弓锁孔入路对鞍区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微技术。方法:在15例(30侧)经颈内动脉、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标本上模拟经眉弓锁孔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6~25倍)观察鞍区显微解剖结构,并在神经导航下量化Ⅰ、Ⅱ、Ⅲ、Ⅳ、Ⅴ间隙面积,颈内动脉及分支、视神经长度。结果:眉弓锁孔入路对5间隙结构有很好暴露,通过第Ⅱ间隙打开Liliequist膜后可见基底动脉(BA)分叉,大脑后动脉(PCA),小脑上动脉(SCA)及其穿通血管和动眼神经出脑干处及其行程,各间隙面积Ⅰ(85.64±6.87mm2)、Ⅱ(46.62±5.34mm2)、Ⅲ(18.97±2.78mm2)、Ⅳ(49.27±4.86mm2)、Ⅴ(35.95±3.41mm2);颈内动脉眼段长(6.64±1.45mm),交通段长(3.35±0.46mm),脉络膜段长(3.75±0.67mm),仔细分离切断周围的蛛网膜小梁,充分游离血管及其分支,在视交叉后上方可充分显露大脑前动脉(ACA)A1、A2段,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Heubner返支,A1长(22.12±3.65mm)。左侧视神经为(15.15±2.54mm),右(14.42±1.89mm)。结论:眉弓锁孔入路可对鞍区结构很好暴露,第Ⅰ间隙面积最大,Ⅰ、Ⅳ与入路方向一致,显露更为满意,通过Ⅱ间隙可观察Willis后环周围结构;处理鞍区肿瘤,以鞍区4个常规解剖间隙为主,联合第Ⅴ间隙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疆喀什市细菌性阴道病(BV)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BV)在喀什市育齿妇女普查人群中的患病情况。方法:对822名妇科普查的妇女按Amsel等对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的4项标准进行检测及宫颈防癌涂片筛查。结果:细菌性阴道病(BV)在普查妇女中患病率为19.59%(161/822)。患者无主诉、无明显白带增多等症状占68.32%(110/161)。不孕症14例占8.69%(14/161),合并滴虫、霉菌性阴道炎出现阴道充血、瘙7痒等症状来就诊检查者51例。占40.37%(65/161),有阴道上尾丝环史104例。结论: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及计划生育指导所,在妇科生殖健康服务时,应将查BGV列为常规门诊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胶质瘤糖代谢增强时哪些基因从中发生显著变化。方法 根据已经建立的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基因表达谱 ,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 Gene Bank检索的资料分析其中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 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 ,与葡萄糖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 HK1、PFK、Py K、Tra、citratc synthase、isocitrate dehy-drogenase、L DH-A、L DH-B、Glut5、L-xylulose reductase共 10条。结论 上述的 10条基因涉及到多个代谢途径 ,可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 ,其中在磷酸戊糖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 Tra基因可以作为治疗靶点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survivin基因RNAi逆转录病毒载体设计与构建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设计和构建survivin基因的表达si RNA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探讨胶质瘤分子病因及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在线软件si Direct设计干扰survivin基因靶序列,合成回文DNA序列退火后克隆至线性化p SUPER质粒载体,重组质粒载体双酶切电泳鉴定和测序分析,再转染phoenix细胞产生病毒转染低分化SHG4 4 - 9胶质瘤细胞株。利用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Western blot测定转染后SHG4 4 - 9细胞survivin表达量。结果 p SU PER表达si RNA重组质粒载体经双酶切电泳鉴定和DNA测序分析,证实插入6 0 bp序列与原序列一致,位置正确。测定p SUPER.retro- S1、p SU PER.retro- S2病毒滴度值分别为5 .5×10 5CFU/ m l和5 .75×10 5CFU/ ml,干扰效率分别为70 .5 %和接近10 0 .0 %。结论 survivin基因的表达si RNA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的构建成功,不但为研究胶质瘤分子病因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有用工具,而且也为研究高表达survivin的其它肿瘤构建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后基因组时代的胶质瘤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军  兰青 《中国肿瘤》2005,14(2):89-91
在后基因组时代,对胶质瘤组织重构过程中的组织病理学、细胞遗传学及其相应分子改变的深入研究,为胶质瘤的分子病因、恶性进展、分子分型、基因治疗靶点筛选及预后评估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全文介绍了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