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IC在危重新生儿中是极为常见的问题,是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将1998年9月至2001年9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43例,随机分为肝素早期预防组22例,对照组21例,并对危重新生儿DIC发生率和原发病治愈率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早期应用微小剂量肝素预防危重新生儿并发DIC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C在危重新生儿中是极为常见的问题,是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将1998年9月至2001年9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43例,随机分为肝素早期预防组22例,对照组21例,并对危重新生儿DIC发生率和原发病治愈率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的疗效、安全性及使用注意事项.方法 以常规给氧无效的58例严重低氧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使用新型鼻塞CPAP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愈48例,治疗失败10例,治愈率为82.7%.无一例发生鼻黏膜损伤.结论 新型鼻塞CPAP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疗效满意,避免了因吸入纯氧、高浓度氧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慢性肺病等氧中毒损伤.减少了气管插管的几率,降低了院内感染率,且相对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将缺氧缺血性脑病(HIE)69例。随机分成纳络酮治疗组38例。常规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降颅压、止痉及维持血压、血糖及内环境稳定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0.05~0.1mg/kg/次静脉推注,第一天每6h,第二天每8h,第三天每12h。连用3d。观察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纳络酮治疗HIE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5.
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7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陆智俊 《陕西中医》2004,25(7):618-618
鱼腥草注射液是从鱼腥草中提取的挥发性有效成份癸酰乙醛、月桂醛等精制致而成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它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尿路感染及各种皮肤感染等 [1] 。随着临床广泛应用 ,已发现诸多不良反应。现将我院儿科近 3年来静脉滴  相似文献   
6.
陆智俊 《临床医学》2004,24(12):70-7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特点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等,典型病例诊断不难,遇临床表现不典型.紫癜延迟出现或不出现者。则易被误诊。我院自1996年至2003年共收治过敏性紫癜122例,其中误诊17例,误诊率13.9%。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崎病(KD)是一种全身血管性疾病,早期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疗效满意已有报道.本研究通过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比较2组川崎病急性期症状的转归和冠状动脉损害情况,以探讨最佳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98例住院新生儿分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组(57例)和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41例)。予抽血检查PCT、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性疾病组患儿PCT、CRP结果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RP。结论:PCT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组早期即升高,与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RP,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检测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氧氟沙星治疗4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观察及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1994年5月~1995年10月将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以氧氟沙星15~18mg/kg·d,分3次口服,共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12月7例,~3岁14例,~6岁11例,~12岁8例。对照组用头孢哌酮80~100mg/kg·d,分2次静滴,共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12月9例,~3岁16例,~6岁9例,~12岁6例。两组基本情况无差异,疗程均<7天。疗效判定:痊愈为3~5天热退,无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消失,大便镜检正常,培养阴性;显效指3~5天上述4项中1项未正常;无效为>5天病情改善不明显。结果:治疗组痊愈37例,显效1例,无效2例,有效率95%;对照组痊愈35例,显效2例,无效3例。有效率92.5%。x~2=0.15,P>0.5,统计学处理无差异,随访近4年,治疗组患儿未发现负重关节软骨的损害。氧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给予常规护理、退热、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等。对照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6~0.8mL/(kg.d),最大剂量10mL/d.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治疗组给予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热毒宁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利巴韦林剂量10~15me,/(kg·d)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两组疗程均为3。5d.有细菌感染者酌情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纽的83.3%(P〈0.05),发热、皮疹、口腔溃疡消退快于对照组(P〈0.01),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伴发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