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出现率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效果,明显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更具安全性,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预防策略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158例,给予其集束预防策略且每日评估,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将其分为2组,未感染患者1 046例为对照组,感染患者112例为观察组,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 158例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总置管时间为15 034 d,平均置管时间为13 d,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7.4/1000导管留置日。经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肤贴种类、更换肤贴时间、输入TPN等因素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插管方式、置管位置、接头消毒及时性等因素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插管方式、置管位置、接头消毒及时性均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集束预防策略可以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C基因多态性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靶基因捕获测序法对101例海南籍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79例海南籍健康对照者的GC基因及其上、下游各2 kb进行全长测序,对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且对照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值大于0.05的单核苷酸多肽性(SNP)在四种遗传模式下进行基于SNP的关联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外显子区风险位点对基因功能的影响。结果:共检测到94个SNP,其中93个符合纳入标准。在基于SNP的关联分析中,有21个SNP(16个位于内含子、2个位于外显子及3个位于非翻译区)至少在一种遗传模式下为银屑病的易感位点(P<0.05),OR为0.289~2.295,95%CI为0.048~12.670。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位于外显子11上的rs4588为非同义突变,可将苏氨酸转换为赖氨酸(SIFT Score=0.481、SIFT Score Pred为T),另一个位于外显子8上的rs4752A>G为同义突变,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结论:GC基因与海南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