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应用大剂量一次电磁辐照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观察扎冲十三味丸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辐照组、扎冲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辐照组采用一次性大剂量急性辐照,扎冲组采用连续每天灌胃方式。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生化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电磁辐照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脑组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P〈0.01)。扎冲治疗组SOD活性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其中,扎冲小剂量组与辐照组相比,P〈0.05;扎冲中、高剂量组与辐照组相比,P〈0.01。结论:扎冲可显著改善电磁辐照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扎冲可改善自由基代谢,提高机体抗氧化损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针对医用电子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和本人多年从事医用物理学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改革等几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简化数学推导,强调典型电路,注重归纳总结;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项目的优化调整。此教学改革在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意见和学期成绩中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保证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医用电子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医学专业的授课对象是医学学生,在医学院校开设电子学有不同于一般理工大学的特殊性,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针对医用电子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医用电子学的讲授经验及我院教学特点,从医用电子学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实验设置、考试组织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强化与单纯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妇科子宫肌瘤切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n=30),A组用0.5%左布比卡因+瑞芬太尼,B组只用0.5%左布比卡因,均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病人腹肌运动阻滞程度,B rom age分级及麻醉效果。结果:A组所有病人都没有发生牵拉反应,术中表情舒适、安静;B组术中都有明显牵拉反应,需要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才能进行手术(P〈0.01)。结论:0.5%左布比卡因12 mL硬膜外麻醉复合瑞芬太尼5μg/kg静脉麻醉优于单纯0.5%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5.
包头市中学生近视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包头市中学生近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包头市4所中学共91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筛检影响近视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读书时眼与书的距离、父母近视、缺乏体育锻炼、性别、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是中学生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把父母近视的中学生作为预防近视的重点人群,限制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增加体育锻炼、注意读写姿势等作为预防近视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特别是半导体、激光、微电子、材料、计算机等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知识更新速度。物理、生物、医学、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已深入到分子、原子水平。在掌握普通医用物理实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了解并应用量子力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优慕课平台对课堂有限的学时讲解深奥的物理理论进行有效的补充,让学生掌握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物理知识;使医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领悟物理理论中所蕴涵的医学内涵,以全新的模式与视角思考疾病的产生、预防及治疗.方法:通过优慕课平台建设,对物理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果:基于优慕课平台的医用物理学网络教学平台,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方面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为医用物理学的教学提供全新视角,使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相得益彰,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并让学生从中受益.结论:基于优慕课平台的医用物理学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有效解决了医用物理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受到到学生的较好评价,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功能寝具对高黏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0例高黏滞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每晚均使用多功能寝具6~8 h,连续2.5个月;对照组用普通寝具.两组均于实验前后取全血,测定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实验后在高切变率(200/s)、中切变率(100/s,30/s)下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较实验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低切变率下(3/s)的全血黏度较实验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亦分别较实验前明显下降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实验后以上各项指标较实验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寝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