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 要〕 目的:探讨英德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 3D 急救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英德市人民医院未成立胸痛救治中心时收治的 89 例胸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本院应 用急诊科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后收治的 109 例胸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救流程进行救治,观察组根据 胸痛 3D 急救模式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球囊扩张(D to B)时间、远程传输比例、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 间、首份心电图完成至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肌钙蛋白获得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 察组 D to B 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至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肌钙蛋白获得时间及导管室 激活时间短于对照组,远程传输人数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胸痛 3D 急救模式的建立与应用,可以有效地缩短 D to B 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 至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肌钙蛋白获得时间及导管室激活时间,有助于解决胸痛患者延误救治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成人脑卒中新急救流程构建的绿色通道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救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以2019年1月~8月在某院通过新急救流程收治的缺血脑卒中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以2016年2月~11月通过旧急救流程收治的缺血脑卒中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急诊入室时间、到达科室时间、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观察准确性、急救护理配合主动性、急救护理处置措施有效性、抢救医嘱执行准确及时性、护理抢救配合组织有序性、辅助检查标本采集送检及时性、抢救现场环境管理合理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应用新急救流程所构建的急诊绿色通道救治中有效的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改善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D急救模式在胸痛中心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8月英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胸痛中心收治的58例胸痛患者为观察组,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同院未成立胸痛中心期间收治的37例胸痛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采用胸痛中心3D急救模式。比较两组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 to 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至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肌钙蛋白获得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及远程传输比例。结果 观察组D to 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至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肌钙蛋白获得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短于对照组,远程传输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急救模式应用于胸痛中心抢救中,利于缩短各项诊治环节所需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黄丽琴  孔秋燕  邓东凤  陆小花 《吉林医学》2010,31(18):2954-2954
<正>在急诊120出诊中,搬运工具既要便于携带又要实用,常用可能有:木板、帆布担架、铲式担架、折叠式轮椅等。但是,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楼层越来越高,楼道越来越窄,电梯狭小。这些工具无法满足一部分患者的搬运的需要,如需平躺患者,腰部外伤患者,临产孕妇等。自制简易过床单应用于急诊120当中很好的弥补了出诊过程中的困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