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杀不仅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一个社会问题 ,而且也是与心理学、精神病学、医学和法医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一个学术问题 [1 ]。近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病学家、哲学家和法医学家们的重视 ,这些学者从自杀原因等诸多方面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已经形成了一门新型的独立的学科 -自杀学 [2 ] 。本文依据 1992~ 1998年新疆医科大学法医室、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所属各分局以及自治区检察院和乌鲁木齐市检察院的 391例尸检自杀案例资料进行分析 ,拟从死者文化程度、职业、民族等构成上进行初步探讨。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ICU内监护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本院收治的ICU监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6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存活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存活25例,死亡1例,存活率96.15%;对照组存活23例,死亡3例,存活率88.46%。两组患儿在存活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2.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家长满意度(95.12±2.36)分;对照组家长满意度(76.23±2.01)分。两组家长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t=11.235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内监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家长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并归纳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特点,提高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选取80例已确诊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变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在接受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以及治疗时,需要提高对病症的认识,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帮助患儿康复病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2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后,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结论术前根据影像资料对患者骨折的复杂程度以及合并伤进行正确的评估,行常规的CT检查,术中力求解剖复位,结实植骨,恢复患者关节的功能,确保关节的稳定,术后患者应进行强度适中的膝关节功能锻炼,以求最大程度上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右心房纤维化机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左右心房肌间质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接受开胸换瓣的手术患者45例,慢性房颤患者27例,窦性心律患者18例,术中分别取左、右心耳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KT-PcR)测定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9(MMP1、MMP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MP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慢性房颤组患者左、右心房肌组织中Ⅰ型胶原、MMP1、MMP9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TMP1的表达水平均下调(P<0.01).②窦性心律组患者左右心房肌组之间I型胶原、Ⅲ型胶原、MMP1、MMP9、TMP1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慢性房颤组患者MMP1的mRNA在右心房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左心房上调(P<0.05).MMP9的mRNA在左心房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右心房上调(P<0.01).④无论左心房还是右心房.MMP1、MMP9的mRNA表达水平均与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TMP1的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心房肌组织中MMP1/TMP1以及MMP9/TMP1的mRNA表达水平失衡引起Ⅰ型胶原转录水平的改变,可能是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间质纤维化的分子基础,而左、右心房间质纤维化是被MMP1和MMP9差异化调控的.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往研究多采用质粒载体,由于其转染效率不高,且转染时需借助脂质体转染剂进行转染,转染具有细胞毒性,操作复杂等难以应用于临床。 目的:构建携带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成骨方向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鉴定bFGF基因表达。 方法:实验组:设计人bFGF基因引物,用Trizol法提取胎盘组织RNA,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bFGF基因,连接至pLenti6/V5-D-TOPO® 表达质粒,经Xho-Ⅰ、BamH-Ⅰ双酶切和DNA测序证实质粒正确构建。在脂质体转染剂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将bFGF-pLenti6/V5-D-TOPO表达质粒同包装质粒pLP1、pLP2、 包膜质粒pLP/VSVG 共转染293FT细胞株,收集bFGF-慢病毒上清转染诱导后第2代的兔BMSCs。对照组:设计GFP基因引物,以GFP- PMSLV-Plazmid为模板,PCR的方法扩增出GFP基因,连接至pLenti6/V5-D-TOPO® 表达质粒,构建GFP-慢病毒载体,并转染BMSCs。RT-PCR和Wetern-blot方法检测bFGF、GFP基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转染48 h后,对照组BMSCs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实验组BMSCs在转染15 d后,RT-PCR方法扩增出bFGF基因,Western-blot检测出目的蛋白表达。提示成功构建携带人bFGF和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转染兔BMSCs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性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 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及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症状,本病发病率及病死率极高,常呈爆发性流行。是养兔业一大灾害。  相似文献   
8.
见病例介绍患儿女,维吾尔族,4岁。因声哑、吸气性喘鸣1小时于1994年3月18日19时急诊入院。患儿当日下午玩耍时,无明显诱因出现犬哮样咳,声嘶,呼吸困难,未治疗,休息后症状减轻。晚饭活动后,突然失声,吸气性喘鸣。患儿既往体健,按时预防接种,无过敏史,无异物吸入和吞服史。查体:体温36C,呼吸叨次/分,脉搏180次/分。神志模糊,极度烦躁不安,多汗,危重病面容,面色苍白,眼睑轻度浮肿,两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鼻扇动,口唇发组。颈有抵抗,三凹征阳性,呈吸气性呼吸困难。两肺呼吸音粗糙、弱,两肺底闻及少许细湿叹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主要针对从2009年至2010年在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100例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患者的诊疗。方法:以维吾尔医基础理论为诊断基础,应用针对性的专用成熟剂和清除剂的同时,用维吾尔医专用药(君药),外用药与病人气质相结合,主要针对患者体内的异常体液治疗而进行的。结果:痊愈者5例(5%),显效者81例(81%),有效者14例(14%),无效者无。结论:在评估治疗白癜风效果过程中,针对异常体液给予成熟剂和清除剂,改善血液循环,活血,调节代谢,激活色素,皮肤白斑处的色素生成,强健体格为主要治疗基础。采用调理疗法,内服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等综合治疗的方法时,能提高治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18α-和18β-甘草次酸类复合物,并对体外抗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18β-甘草次酸(Ⅰ)为起点,进行构型转化得到其光学异构体18α-甘草次酸(Ⅱ),再经C30-位羧基的甲酯化分别得到18β-甘草次酸甲酯(Ⅲ)和18-α-甘草次酸甲酯(Ⅳ),并与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体内代谢产物——二氯磷酰氮芥偶联而得2个抗癌复合物18β-甘甲磷氮芥(Ⅴ)和18α-甘甲磷氮芥(Ⅵ);用四大光谱法(NMR、MS、IR、UV)对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分析;利用人类肝癌细胞株BEL-7402为体外实验模型,用MTT法观察各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抗肿瘤药物顺铂作为阳性对照物。结果对化合物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18α-甘草次酸的构象转化得率为45%;目标化合物18β-甘甲磷氮芥(Ⅴ)和18α-甘甲磷氮芥(Ⅵ)的产率分别为35%和25%。所制备的甘草次酸衍生物中,化合物Ⅱ和Ⅵ对BEL-7402肿瘤细胞的增殖显示明显强的抑制活性,浓度在5~500μg/mL范围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6%~86%及1.3%~50.1%;在相同条件下,对照物顺铂的抑制率为20.0%~73.41%。结论目标化合物的制备中磷酰酯化反应的条件控制(无水、物料比1∶1.25,温度65℃和反应时间3~4h)是合成关键;化合物Ⅱ和Ⅵ在中高浓度时,与顺铂具有较类似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甘草次酸类化合物的构型转化及与抗癌基团偶联可能提高其抗癌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