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不同窗技术对模拟肺部小结节大小测量的影响趋势。方法对10mm、20mm、30mm由鲜猪瘦肉制成的模拟肺结节进行螺旋扫描,层厚3mm,1.2mm重建。分别采用多个层级固定窗位后变换窗宽、固定窗宽后变换窗位两个系列,测量模拟肺结节中心层面横径,将每组测量结果中最接近结节真实大小的窗宽、窗位视为模拟肺结节的适宜窗口组合。结果每个适宜窗口组合对不同大小模拟结节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和趋势性基本一致。窗位对模拟结节大小测量的影响程度远大于窗宽的影响。不同层级窗位上,都对应一个比较适宜测量的窗宽,反之亦然。鉴于模拟结节平均CT值为70HU,则测量结节大小的最适宜窗口范围为窗位40~100HU、窗宽600~900HU。结论显示模拟肺结节真实大小的窗宽、窗位之间存在相互匹配和相对恒定的关系,窗宽700±200HU左右、窗位70±30HU为模拟肺结节测量的首选适宜窗口。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是首当其冲的,左心室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是反映高血压患者心脏病变程度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综合阐述MRI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功能测定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诊断法洛氏四联症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TOF患者的16层螺旋CT表现并与心脏超声和手术进行对比.结果 25例TOF,16层螺旋CT和心脏超声都能发现和准确诊断TOF的4种主要畸形,室间隔缺损大小、主动脉骑跨程度、右室流出道狭窄以及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内径的测量结果与手术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右心室前壁厚度16层螺旋CT和心脏超声对比亦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16层螺旋CT对心外畸形的检出具有明显的优势(P<0.01). 结论 16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技术,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准确诊断TOF及其合并的其他心外畸形.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低剂量CT扫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的智能控制和手动设置剂量两类扫描方法,对60例腰腿痛门诊病人L4~5椎间隙进行轴位、不同层级mAs扫描,测量每个病人腰部前后径。比较腰部前后径和扫描剂量对图像质量和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显示能力的影响。结果 60例病人腰部前后径最大274.5mm,最小105.34mm,平均185.48mm,病人体型直接影响实际出线量大小。实际扫描剂量最低72mAs,最高237mAs(智能扫描)和280mAs(非智能扫描),分为280mAs、200±30mAs、160±10mAs、140±10mAs、120±10mAs、100±10mAs、80±10mAs共7组,偏瘦、中等和偏胖三种体型病人获得优质图像所需要的平均合理低剂量分别为128.54mAs、156.08mAs和192.13mAs。低于常规剂量扫描共145例次,图像优良率达91.72%。最低剂量组80±10mAs不到参考标准剂量30%,但可供临床诊断的图像优良率达83.33%。主要影响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程度判断的低剂量扫描图像仅12例次(8.28%),集中在偏胖型病人80~160mAs区间段的扫描图像。结论合理低剂量CT扫描完全能够满足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临床诊断所需要的图像质量。对于体型偏瘦或中等者、临床症状较轻者及治疗后复查的腰腿痛病人,建议直接进行80~120mAs腰椎间隙CT扫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骶髂关节角度CT检查技术的优势。方法:选择45例骶髂关节,全部采用轴位、角度扫描两种方法检查,对两种扫描方法及其显示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只需要轴位扫描一半的层面,角度扫描就可以完整地显示骶髂关节纵断面及其邻近解剖结构,图像更为直观。两种技术显示异常征象的信息量(病灶大小、形态、数量)基本无差别。结论:角度CT扫描技术可以成为骶髂关节CT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后循环慢性脑缺血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2年在本院神经内科拟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60例,使用EMS-9EB×2P(双通道四深度)TCD仪分别评价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的血流情况,使用Siemens 16排CT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平扫,选取以环池层面为中心的感兴趣区进行灌注扫描,应用Siemens自带PCT专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测定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结果:TCD:观察组30例患者基底动脉(BA)异常17例,大脑后动脉(PCA)异常3例、椎动脉(VA)异常12例,各条动脉Vm、P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全部CT平扫未见与临床症状相关的病灶;CT灌注成像观察组中28例显示后循环共32处低灌注区,灌注参数rCBF、rCBV、MTT、TTP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便快捷而又经济无创的TCD和多层螺旋CT设备,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慢性PCI患者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依据,以此提高慢性PCI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便于尽早给予针对性治疗,预防缺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脑梗死的发生,减少患者功能障碍和残疾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