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0~3岁农村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求一种适用于农村的早期教育管理模式。方法:成立项目领导组及技术指导组,制定实施方案,集中培训项目工作人员,山省级专家深入现场做培训及技术指导,在各项目村成立了玩具活动室、孕妇学校、家长学校,并进行小儿生长发育监测,指导家长给孩子做体操、进行智能训练;在项目开始和结束时对项目地区全部0~3岁儿童进行了调查,并使用DDST评估智力,即丹佛发育筛查试验。结果:孕产妇保健较基础调查时有明显改善,而且儿童的反复感染率和智力异常率都低于基础调查,差异有显著性。参加玩具活动室的儿童,智力异常率、佝偻病患病率、反复感染率均低于不参加活动组,差异有显著性。1岁组儿童的体重、身长值两次调查无明显差异,2岁组、3岁组儿童的体重、身长均为本次调查高于基础调查,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教育可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该管理模式可用于农村的早期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杏花岭区7~13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即使是低水平的铅暴露也不例外,铅暴露对儿童生长发育、神经及行为发育均有损害。及时了解儿童的血铅水平,可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为了解太原市杏花岭区7~13岁儿童血铅水平状况,给本地区儿童铅危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6年3月至6月对杏花岭区二十余所学校的7~13岁3053名儿童的血铅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山西省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核实的方法,抽样调查山西省11个市级和119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基本情况和儿童保健业务用房、人力资源、业务开展等情况。结果 山西省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发展不平衡,部分机构业务用房紧张或不符合儿童保健业务用房规定。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儿童保健人员职称、学历较低,儿童保健业务单一,心理发育评估和干预能力亟待提高。结论 山西省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妇幼保健机构要针对各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特别是贫困县妇幼保健机构的儿童保健服务的薄弱环节进行业务支持,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佝偻病与贫血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佝偻病与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本研究将184例门诊佝偻病患儿按有无佝偻病症状分为两组,同时实施了末梢血系列、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的实验室检查,以及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资料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t检验,Spearm 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有症状组患儿较无症状组患儿MCV、MCHC、RDW明显升高(P<0.05),而有症状组患儿的RBC记数与无症状组患儿比较有所下降(P<0.05);对患儿性别、出生体重、母亲分娩情况、母亲孕期腿痉挛、喂养史及患儿佝偻病体征(肋缘外翻、方颅、鸡胸)做Spearm an等级相关分析,母亲孕期腿痉挛分别与方颅、鸡胸、肋缘外翻等佝偻病体征呈显著正相关(r=0.480、r=0.563、r=0.633,P<0.01),佝偻病体征如方颅、鸡胸、肋缘外翻之间也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1、有症状的佝偻病患儿贫血更严重,2、母亲孕期钙营养不足,更易造成婴幼儿期佝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胎儿铅暴露对婴儿情绪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宫内铅暴露对日后婴幼儿情绪发育的影响,探讨导致婴儿情绪障碍的原因。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脐带血测量血铅,并按照脐血铅含量分3组,A组为血铅0 ̄200μg/L,B组为血铅 ̄500μg/L,C组为血铅>500μg/L。追踪观察这3组新生儿9个月时的情绪发育情况,同时做关于情绪和社会适应能力(ASQ)的问卷调查,比较不同脐血铅对婴幼儿情绪发育的影响。结果3组间的ASQ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血铅值的升高,ASQ分值也越高(分值和情绪发育呈负相关)。结论胎儿铅暴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造成日后婴幼儿情绪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儿童营养、生活方式及环境和遗传因素相关的儿童血压(blood pressure,BP)水平和儿童高BP日益被关注.由于地区、民族、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不同,以及测量BP时儿童精神因素等影响,使年龄、身高相同儿童的BP值各异,迄今国内对儿童BP正常值尚难统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家政策对中西部地区(以下简称为研究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NIMD)筛查覆盖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6—2020年国家出台NIMD筛查相关政策背景下的中西部22个省、市、自治区(以下简称为研究地区22个区域)NIMD筛查覆盖率为研究对象。收集影响中西部地区NIMD筛查覆盖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研究地区的经济水平[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文化教育水平(采用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表示),卫生服务水平(采用住院分娩率表示)、国家相关政策与措施等。根据国家NIMD筛查相关政策特点,将2006—2020年分为第1~4政策阶段,分别为2006—2009年、2010—2012年、2013—2015年、2016—2020年。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反映经济与文化教育水平的综合指标(以下简称为E&C),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4个政策阶段、E&C及住院分娩率对研究地区NIMD筛查覆盖率的影响。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对研究地区E&C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构建反映E&C:C=0.707 1z1+0.707 1z2,其中z1和z2分别表示2006—2020年研究地区人均GDP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②对研究地区NIMD筛查覆盖率影响因素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C和住院分娩率均为研究地区NIMD筛查覆盖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系数=7.89、0.42,Z=3.448、2.477,P=0.001、0.013);与第1政策阶段研究地区NIMD筛查覆盖率相比,至第2、3、4政策阶段,研究地区NIMD筛查覆盖率绝对增加值分别为16.80%(95%CI:11.66%~21.94%,Z=6.407、P<0.001),34.87%(95%CI:27.87%~41.86%,Z=9.770、P<0.001)与38.05%(95%CI:29.05%~47.06%,Z=8.280、P<0.001)。③第1~4政策阶段研究地区NIMD筛查平均覆盖率分别为31.34%、59.60%、85.43%、95.09%,第2~4政策阶段较上一政策阶段绝对增加值分别为28.26%、25.83%、9.66%,可被国家NIMD筛查相关政策解释的绝对增加值分别为16.80%、18.07%、3.19%,分别占该政策阶段绝对增加值的59.45%,69.96%,33.02%。 结论2006—2020年研究地区NIMD筛查覆盖率快速提升。国家NIMD筛查相关政策通过广泛开展NIMD相关健康教育、完善NIMD筛查服务体系及保障服务经济可及,促进研究地区NIMD筛查覆盖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722 04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系统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及其家属、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促进筛查工作的开展。结果:甲状腺功能低下(CH)和苯丙酮尿症(PKU)是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新生儿筛查病种。2014-2017年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管辖6个地市共娩出活产新生儿913 066人,筛查新生儿722 040人,筛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太原市2014-2017年筛查率平均90%左右,以城市户籍210 012例和郊区户籍37 011例单胎孕产妇为调查对象,在多种形式系统健康教育前后对其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及接受程度调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可增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依从性,进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筛查率、召回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0~3岁农村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求一种适用于农村的早期教育管理模式.方法成立项目领导组及技术指导组,制定实施方案,集中培训项目工作人员,山省级专家深入现场做培训及技术指导,在各项目村成立了玩具活动室、孕妇学校、家长学校,并进行小儿生长发育监测,指导家长给孩子做体操、进行智能训练;在项目开始和结束时对项目地区全部0~3岁儿童进行了调查,并使用DDST评估智力,即丹佛发育筛查试验.结果孕产妇保健较基础调查时有明显改善,而且儿童的反复感染率和智力异常率都低于基础调查,差异有显著性.参加玩具活动室的儿童,智力异常率、佝偻病患病率、反复感染率均低于不参加活动组,差异有显著性.1岁组儿童的体重、身长值两次调查无明显差异,2岁组、3岁组儿童的体重、身长均为本次调查高于基础调查,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教育可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该管理模式可用于农村的早期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西省贫困地区6~24个月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和喂养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5个贫困县976名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体格测量、儿童各类食物的首次添加时间、调查前24h各类食物添加频次和家长营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976名6—24月龄婴幼儿中低体重发生率为2.3%,生长迟缓发生率为3.3%,贫血发生率41.2%。婴儿6个月时及时添加辅食仅占到32.0%,24h食物回顾调查发现深色蔬菜水果和红心薯类的添加率为32.1%,动物性食物仅占30.9%。婴幼儿母亲对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等基础营养知识缺乏,以“孩子缺钙会诱发哪种疾病”和“哪类食物是钙的良好来源”知晓率最高(57.1%、57.8%),“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哪种疾病”知晓率最低(17.6%)。生长迟缓与贫血儿童家长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低,分别为(13.4±4.8)和(14.6±4.1)。结论山西省农村贫困地区6~24个月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加大婴幼儿喂养知识的宣传力度,合理的辅食添加是减少贫血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