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问题儿童脑电图的对照分析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272151)周玉萍闫珉袁学明为探讨脑电图(EEG),对行为问题儿童的诊断价值,我们对150例行为问题儿童脑电图结果报告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选用英国Ruter设计的儿童行为量表,由北京精研所翻译...  相似文献   
2.
硫酸亚铁预防氯丙嗪致锥体外系反应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硫酸亚铁预防氯丙嗪所致锥体外系(EPS)不良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硫酸亚铁组为氯丙嗪合并硫酸亚铁治疗,苯海索组为氯丙嗪合并苯海索治疗,时间6周。采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ESRS)、副反应量表(TES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硫酸亚铁组EPS发生率与苯海索组差异无显著性,硫酸亚铁组ESRS震颤、静坐不能出现的频率显著低于苯海索组。结论:硫酸亚铁对EPS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老年与非老年多灶脑梗塞性痴呆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6例老年与32例非老年多灶脑梗塞性痴呆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老年组情感脆弱及强哭强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意识障碍亦较非老年组多见;而脑衰弱症、情感高涨、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的发生率较非老年组为低。神经损害两组均以右侧偏瘫均较多见,震颤麻痹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另外老年组脑部梗塞灶较多,且多有出血性,其痴呆程度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合并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113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氯氮平合并银杏叶片和氯氮平合并安慰剂 ,治疗观察时间为12周 ,以BPRS、SAPS、SANS、CGI及TESS为评定工具。结果 治疗后两组BPRS、SANS、SAPS及CGI评分均有显著降低 (均P <0 .0 5 ) ;治疗后两组 ,BPRS、SANS、SAPS、SI、GI、TESS评分以及起效时间、痊愈率和显进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银杏叶片可增强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 ,同时能减轻氯氮平所致的流涎、便秘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9年6月~1996年6月,对6例难治性强迫症采用双侧内囊前肢温控射频治疗,经3~9年的长期随访,均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符合CCMD-2诊断标准,且先后服用安定、多虑平、阿米替林、氯丙咪嗪、行为矫正或电休克等系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  相似文献   
6.
医科大学生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CL-90对562名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测试,结果总均分,阳笥项目及阳性均分均偏高,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8.3%,以毕业班最高。心理问题的内容以人际关系,偏执,抑郁,敌对,焦虑,强迫等居多。提示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抑郁症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
自知力是精神科精神状态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有或无的问题。而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连续过程。准确评估自知力状态可以指导治疗。制定护理和康复措施。介绍自知力概念,自知力评定方法中的定式半定式检查,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自动力评定量表(DAVID)、精神障碍缺乏认识的评定量表(SAUMD)及自知力自评量表,使自知力状态的评价更具准确性和客观性。简述了自知力量表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情况,自知力和其他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指出自知力评分越高(自知力越好),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临床疗效总评项目(CGI)和治疗依从性评分越高,自知力与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父母教养方式对缓解期抑郁症患者归因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症缓解期归因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归因方式问卷对116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及112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测查。结果:对照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对负性事件的内在性及正性事件的持久性、整体性归因和总体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养方式中父母温暖理解、母亲偏爱与正性事件整体性、持久性及总体指标成正相关,与负性事件内在性负相关;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干涉与正性事件整体性、持久性及总体指标负相关,与负性事件内在性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症患者负性事件的内在性归因,正性事件持久性、整体性归因及总体指标有较好的预测。结论:抑郁症患者在缓解期也存在负性归因,调节教养方式可改变归因。  相似文献   
10.
开塞露灌肠法治疗精神药物所致尿潴留35例报告闫珉韩康玲对1994年4月~1995年10月住我院女病房病人,入院时查体及辅助检查均无异常,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尿潴留者,共35例(所选病例尿潴留程度均在1级以上)。年龄19~55岁,平均为28.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