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之间的关系。方法将96例MS患者依其代谢紊乱数目分为MS1组、MS2组、MS3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PAI-1的变化;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IR)评估胰岛素抵抗。分析PAI-1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代谢紊乱程度的加重.BMI、WC、SBP、DBP、TG、LDL-C、PAI—1、FINS和HOMA-IR呈增高趋势,HDL-C呈下降趋势;血浆PAI-1分别与WC、SBP、DBP、TG、LDL-C、FINS、H—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0.21、0.33、0.61、0.27、0.25、0.74.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42,P〈0.05)。结论MS患者存在IR和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是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之一。PAI-1参与了代谢综合征血栓前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本院制剂疏肝利胆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疏肝利胆胶囊与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关系。方法选择5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60例MS患者为MS组。同时检测2组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测其血管内皮功能及OX—LDL,计算体质指数、腰臀比。结果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OX—LDL呈负相关(分别为r=-0.24、r=-0.26、r=-0.29及r=-0.73,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30,P〈0.05)。结论M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OX-LDL升高有关。应对MS患者常规检测OX—LDL。  相似文献   
4.
闫文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30-2930
为研究本院制剂疏肝利胆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疏肝利胆胶囊与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心室重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心室重构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3名健康人为对照组,92例MS患者分为3组:肥胖及血脂紊乱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而血糖正常组(MS1组);合并2型糖尿病血压正常组(MS2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组(MS3)。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分别测量血管内皮功能及左心室结构相关参数,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MS1、MS2、MS3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S3组EDD障碍较MS1、MS2组更明显(P<0.05)。MS1、MS2、MS3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并且MS2、MS1、MS3的各参数值分别依次增加,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DD与LVMI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306,P<0.05)。结论MS的危险因素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左心室重构相关。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与左心室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餐后三酰甘油(TG)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MS患者91例,分为空腹及餐后4hTG正常(MS1)组31例;空腹TG正常而餐后4hTG增高(NS2)组29例;空腹TG增高(MS3)组31例。检测餐后4hTG及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分析两者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餐后4hTG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2(P〈0.01)。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增加对MS患者餐后4hTG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血脂代谢紊乱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M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闫文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365-3366
<正>心力衰竭(心衰)为器质性心脏病的并发症,是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心脏收缩机能及(或)舒张机能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从而静脉系统淤血(后向性心衰)及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前向性心衰)所出现的心脏循环综合征。近年来,约30%~40%是由于左室顺应性下降、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但收缩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称  相似文献   
8.
闫文珍 《实用新医学》2007,8(8):756-75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危重疾病之一,发病急骤,来势凶猛,临床表现不一,常并发心律失常、泵衰竭、心源性休克,易发生心脏骤停,引起死亡。AMI患者具有典型胸骨后或心前区持续剧烈的疼痛时诊断不难,但对于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老年人,存在多种基础疾病,罹患因素不明确(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易误诊漏诊,贻误治疗。我院2002—2006年收治的舢老年患者25例中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14例,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闫文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219-3220
<正>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以肾小球肥大,系膜扩张,基膜增厚,高滤过为特征。最终导致毛细血管腔闭塞,小球硬化。常见于病史超过10a的患者,是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2型糖尿病(T2DM),其严重性仅次于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本文对我院收治的DN 67例作重点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392例高血压前期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204例、无左心室肥厚组188例,心脏超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并且均做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左心室肥厚组24h动态血压分析显示,平均SBP、SBPV、DBPV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h动态血压与LVMI相关分析:随着SBPV增大,LVMI增大(P=0.001),而DBPV、平均DBP与LVMI无显著相关性(P=0.435;P=0.126);24h平均SBP越大,LVMI越大(P=0.013)。(3)回归分析提示SBPV、平均SBP、LDL-C、平均动脉压、2h PBG与LVMI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中,LVMI与血压变异性有关,尤其是与SBPV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