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叶荨麻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宽叶荨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数据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宽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a,6β-二羟基胡萝卜苷(Ⅰ)、2a,3a,19a-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Ⅱ)、2,3,4,9-四氢-1 H-吡啶骈[3,4-b]吲哚-3-羧酸(Ⅲ)、2,3,4,9-四氢-1-甲基-吡啶骈[3,4-b]吲哚-3-羧酸(Ⅳ)、东莨菪素(Ⅴ)、对羟基桂皮酸(Ⅵ)、对甲氧基苯甲酸(Ⅶ)、己二酸(Ⅷ).结论 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Ⅳ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宽叶荨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宽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5-烯-欧洲桤木烷醇(Ⅰ)、豆甾-4-烯-3-酮(Ⅱ)、1,3-二肉豆蔻酸-2-山梨酸-甘油三酯(Ⅲ)、α-香树脂醇(Ⅳ)、β-香树脂醇(Ⅴ)、羽扇豆烷醇(Ⅵ)、4-羟基苯甲酸(Ⅶ)、正二十八烷醇(Ⅷ)、正二十八烷酸甲酯(Ⅸ)、十六烷酸(Ⅹ)、十一烷酸(Ⅺ)、胡萝卜苷(ⅩⅡ)、β-谷甾醇(ⅩⅢ)。结论化合物Ⅰ~ⅩⅢ均为首次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NSTE-ACS 患者160例,其中高危者72例,非高危(中、低危)者88例。比较fQRS在高危及非高危NSTE-ACS 患者中的发生率,并比较fQRS组与无fQRS组NSTE-ACS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NSTE-ACS 高危患者中有fQRS者20例(27.78%),非高危患者中有fQRS者12例(13.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LVEF≤40%)、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68.75%、43.75%、18.75%和12.5%;而无 fQRS 组分别为45.31%、21.88%、5.47%和1.5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ACS高危患者fQRS发生率高。出现fQRS的NSTE-ACS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高,故fQRS可作为预测NSTE-ACS近期预后及筛查高危患者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滇藏荨麻根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荨麻属植物滇藏荨麻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EI-MS等数据以及与对照品对照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滇藏荨麻根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酮(1)、4-羟基反式桂皮酸(2)、4-羟基苯甲醛(3)、4-甲氧基苯甲酸(4)、4-羟基苯甲酸(5)、己二酸(6)、二十四烷酸甲酯(7)、2-羟基二十四烷酸甲酯(8)、胡萝卜苷(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滇藏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6~8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96例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获得3~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再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16例次,发生率为33.33%;对照组发生31例次,发生率为64.58%;观察组发生例次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针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发挥作用,抑制血栓的形成,从根本上阻止了冠状动脉的再次闭塞,因此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电图Tp-Te、Tp-Te/QT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8月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依照病人是否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51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38例)。入组后测定其心功能,采用日本福田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对病人心电图进行检查,入院后行24 h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电图Tp-Te、Tp-Te/QT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p-Te、Tp-Te/QT与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组急性期Tp-Te、Tp-Te/QT水平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期Tp-Te、Tp-Te/Q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明显低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p-Te和高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并比较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对照组患者,以及UA组不同Braunwald分级患者的血浆BNP的水平。结果:UA组血浆BNP的水平明显高于SA组、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与Braunwald分级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与U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检测上述指标对U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性ACS病例6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36)(辛伐他汀,20 mg/d)和强化治疗组(B组,n=32)(辛伐他汀,40 mg/d),均于起病24 h内给药,总疗程6个月。结果辛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非ST段抬高性ASC,除具有显著的调脂作用外,亦可降低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安全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宽叶荨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宽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5-烯-欧洲桤木烷醇(Ⅰ)、豆甾-4-烯-3-酮(Ⅱ)、1,3-二肉豆蔻酸-2-山梨酸-甘油三酯(Ⅲ)、α-香树脂醇(Ⅳ)、β-香树脂醇(Ⅴ)、羽扇豆烷醇(Ⅵ)、4-羟基苯甲酸(Ⅶ)、正二十八烷醇(Ⅷ)、正二十八烷酸甲酯(Ⅸ)、十六烷酸(Ⅹ)、十一烷酸(Ⅺ)、胡萝卜苷(ⅩⅡ)、β-谷甾醇(ⅩⅢ)。结论化合物Ⅰ~ⅩⅢ均为首次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