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高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小鼠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表达水平是否有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实验研究.选取7 d龄C57BL/6J新生小鼠32只,分高氧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高氧组小鼠以密闭氧箱内以75%±2%氧浓度饲养5 d后置于正常氧浓度环境中,正常对照组小鼠于正常氧环境中饲养.于小鼠生后12、14及19 d时分别取高氧组和对照组小鼠各2只(4只眼),经尾静脉行2%伊文思蓝溶液灌注并做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情况.高氧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生后19 d幼鼠3只,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观察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取生后19 d高氧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取其视网膜组织并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行反转录PCR,2%琼脂糖凝胶电泳并照相.提取视网膜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同RT-PCR),配制荧光定量实时PCR反应体系(总计20μl),在60℃检测荧光信号,分析图像.分别取高氧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19小鼠行眼球切片,常规处理后TERT抗体孵育37℃ 60 min,HRP酶标二抗孵育30 min,DAB显色,中性胶封片,镜下观察并照相.结果高氧诱导模型小鼠牛后12 d眼底后极部出现大片无灌注区,生后14 d眼底后极部出现新牛血管迂曲、渗漏等视网膜血管病变.生后17~19 d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达到高峰.正常小鼠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基本看不剑突出内界膜的血管芽及血管管腔,内界膜下视网膜内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散在分布、数量较少;高氧组见大量突出内界膜伸向玻璃体腔的血管管腔及血管芽,内界膜下视网膜内也有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19 d高氧模型组小鼠视网膜TERT及bFGF mRNA表达较同日龄正常对照组小鼠明显提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75,5.667;P<0.05).生后19 d实时PCR检测高氧模型组小鼠视网膜TERT mRNA表达较同日龄正常对照组小鼠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104,P<0.05).生后19 d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TERT表达阳性,同日龄对照组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TERT表达阴性.结论高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和新生血管形成相关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可能会成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靶点.(中华眼科杂志,2009,45:199-2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妊娠的病因及临床诊治,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宫颈妊娠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结果:由于宫颈组织仅含有15%的平滑肌组织,收缩力差,对宫缩剂无效,故常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结论:宫颈妊娠是一种严重的异位妊娠类疾病,宫颈妊娠的治疗结局与早期诊断有关。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缓释系统防治兔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缓释系统防治兔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冻干法制备低分子肝素缓释系统(LMWH DDS)并体外评价其缓释特性.将50只(50只眼)新西兰白兔分别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并随机均分为5组:A组术后生理盐水滴眼,B、C、D组术毕后房分别植入载药量为1.00 mg、0.50 mg、0.25 mg的LMWH DDS,E组植入不含药物的空白缓释系统;术后12周对术眼行裂隙灯显微镜、组织病理学以及电镜检查,并检测房水药物浓度和晶状体后囊膜湿重.术后房水闪光、房水细胞分级以及后囊膜混浊分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房水药物浓度采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因素的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采用冻干法制备的LMWH DDS包封率为98.2%,体外释药方程拟合以零级方程为佳.术后B、C、D组炎症反应较A、E组显著减轻;术后12周A、B、C、D、E各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分别为100%(10/10)、20%(2/10)、30%(3/10)、90%(9/10)、100%(10/10),后囊膜混浊分级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31.637,P=0.000),后囊膜湿重分别为(114.59±14.58)mg、(24.14±6.08)mg、(39.23±17.13)mg、(99.35±29.37)rag、(115.29±19.87)mg,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2.149,P=0.000);术后4周内B、C组房水中低分子肝素一直维持较高浓度(大于20 ms/L),D组浓度较低且不稳定;光镜和电镜下B、C组后囊细胞增生不活跃,未发现眼内毒性反应;术后均未见眼内出血现象.结论 以PLGA为载体采用冻干法制备的LMWHDDS具有良好的缓释性和组织相容性;其后房植入能明显减轻术后炎症反应,能安全、有效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且存在一定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液相核酸芯片鉴定角膜常见致病真菌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建立快速鉴定角膜常见致病真菌的液相核酸芯片检测系统及其应用于真菌性角膜炎临床快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研究.设计针对5种角膜常见致病真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烟曲霉菌及黄曲霉菌)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ITS)区的种特异性探针,5'端氨基C12修饰后与不同荧光色的微球结合,建立液相核酸芯片检测系统.将目的 真菌的5株标准菌株和42株角膜分离保存菌株的基因组DNA以一对真菌通用引物扩增并标记后用于杂交检测.实验中设立单一菌种检测与多菌种混合检测的比较,以及芯片检测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的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评估该检测系统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结果 所建立的液相核酸芯片体系可在聚合酶链反应(PCR)后3 h内准确将5株标准菌株鉴定至菌种的水平;42株角膜分离保存菌株单次检测阳性率达95.2%;阳性信号与背景比值位于5.6~13.3之间;单一菌种检测和5种菌种平行检测的中位荧光强度(M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24,P=0.8132);MFI的变化与PCR产物的量呈正相关(rs=1.0000,P<0.01);最低检测浓度为0.94 ng PCR产物,比琼脂糖凝胶电泳低40倍;4次重复检测的变异系数在1.8%~13.7%之间.结论 所建立的液相芯片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及重复性,可同时完成对5种角膜常见致病真菌的菌种检测,为液相芯片技术在临床真菌快速诊断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中华眼科杂志,2009,45:110-11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护理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护理风险不良发生率、再住院率,并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术后残障程度、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及死亡总发生率、护理风险不良和再住院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MoCA、FMA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低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介入患者,有效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和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我科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60余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鼠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用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TERT siRNA重组质粒pSIREN-mTERT-1和阴性对照质粒pStREN-mTERT-N.选择7 d龄C57BL/6J小鼠80只随机分为基因治疗组、阴性质粒组、高氧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前3组置于75%±2%高氧环境中生活5 d,然后回到正常氧环境中.于第12天出氧舱时,分别向基因治疗组、阴性质粒组两组小鼠玻璃体腔内注射上述两种质粒.正常对照组小鼠正常氧环境中饲养.高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不予玻璃体腔注射.第19天用2%Evens蓝灌注进行视网膜铺片,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反转录-PCR及Real-time PCR检测各组间TERT mRNA和新生血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组织切片观察并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对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显示,基因治疗组整个视网膜血管分布网基本正常,走形较自然,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的新生血管丛及大片荧光渗漏,只在视网膜中周部及周边部见少许荧光渗漏,但较阴性质粒组及高氧对照组明显减少.阴性质粒组及高氧对照组视网膜血管紊乱,中周部血管迂曲,伴大片荧光渗漏.RT-PCR及实时PCR显示基因治疗组小鼠视网膜TERT mRNA表达为0.56±0.32,明显少于阴性质粒组及高氧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基因治疗组仅见1处新生血管芽,偶见突出内界膜的细胞核;阴性质粒组及高氧对照组见散在突出内界膜伸向玻璃体腔的血管芽,内界膜下出现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光镜下观察突破内界膜新牛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基因治疗组(14.62±1.70)较阴性质粒组(32.38±7.50)及高氧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RT特异的siRNA能有效地抑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鼎视网膜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能会成为一种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分娩24 h以后,在整个产褥期内所发生的大量阴道流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1]。晚期产后出血来势凶猛,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多数出血严重,常危及生命。以往在保守治疗欠佳时,主要采取子宫次全切除术,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创伤近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学[2]的发展,经导管栓塞治疗盆腔出血性疾病不但能达到立即止血的效果,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更科学有效可行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将实施常规整体护理模式健康教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健康教育的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程度、护理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健康教育降低了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加快了造口患者的康复和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在产妇产后出血预防护理中应用阶段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0例产妇,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双号)与对照组(单号),每组45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行阶段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段性护理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