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足三里穴对人体幽门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内镜测压术,检测电针足三里穴前后部分健康成人和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幽门括约肌压力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电针足三里穴对幽门括约肌压力波参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升高低振幅波和降低高振幅波,与电针非经穴点的单纯抑制效应有显著区别。提示电针足三里穴有兴奋和抑制幽门括约肌功能的双相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
3.
报告了纤维胃镜直视下幽门压力波的检测方法,初步探讨了幽门压力波的特点,分类及其临床意义。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客观,为临床诊断胃功能障碍和观察中药、针灸及其他治疗方法对胃运动功能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重者可危及生命,存活者亦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2]。因此早期诊断,确定病变部位并积极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本资料旨在回顾分析3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MR I表现,并结合临床探讨其  相似文献   
5.
舌脱落细胞学临床研究概况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舌脱落细胞学是临床细胞学的新分支,它主要应用现代医学临床细胞学检验技术,观察舌上皮细胞的动力和用病理学微观变化,探讨舌苔形成机理,寻找不同病证反映在舌苔上的客观指标。综合近年来国内有关舌脱落细胞学临床研究资料,从存在的问题入手探寻今后研究发展方向,对于进一步深化这一专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内镜测压术,检测8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经补泻手法刺激足三里穴,测得针刺前、后幽门括约肌压力参数变化。结果表明:补法有兴奋幽门括约肌功能的效应,而泻法则有抑制幽门括约肌功能的作用。补泻手法效应与幽门括约肌功能状况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舌上皮萎缩坏死细胞与胃脘痛阴虚证关系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立伟 《中医杂志》1993,34(4):241-242
胃脘痛阴虚证组患者舌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所具特异性,表现为大量出现一种具有稳定细胞形态学特征的萎缩坏死细胞,其与虚寒证组及正常人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另外,舌上皮萎缩坏死变化与胃溃疡恶变及萎缩性胃炎之间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年10月至2006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3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MRI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常规做SE序列:轴位、矢状位T1WI、T2WI,必要时加扫T2WI冠状位。结果:29例MRI影像发现异常,其中累及脑干3例,死亡2例;双侧颞、额叶受累5例,遗留继发性癫痫2例,智力低下1例;双侧枕叶受累5例,皮质盲1例;基底节受累3例,肢体瘫痪1例;余分别累及丘脑、顶叶等部位及白质脱髓鞘改变共13例及MRI无明显异常患儿3例均预后良好。结论:MRI可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性脑炎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的定位、早期诊断、病情严重性及预后评价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纳洛酮佐治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剂量纳洛酮佐治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首剂0.4mg~0.8mg,加入10%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以后按0.4mg~1.2mg每30min至2h~4h重复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12h~24h停用,总疗程一般为3d~5d。与对照组22例予常规方法治疗做比较,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止惊时间、神志恢复时间及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有明显副作用。结论使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是一种起效快、作用可靠、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内镜测压术,检测80例证属脾胃虚弱型和肝胃不和型的慢性胃炎患者幽门括约肌压力变化。结果,脾胃虚弱型患者幽门括约肌收缩振幅降低、收缩频率减慢,而肝胃不和型患者幽门括约肌收缩振幅增高、收缩间期延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非常显著意义(P<0.01)。表明幽门括约肌压力参数变化可作为慢性胃炎辨证分型的胃动力学参考指标,并可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和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