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关于中国南方人群桡动脉路径血管迂曲、变异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中国南方人群桡动脉路径血管发生解剖变异的风险及其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入选首次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诊疗的中国南方患者1400例。记录所有患者病史资料,均行桡动脉路径动脉造影,记录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再行下一步的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患者桡动脉路径血管解剖变异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结论:动脉造影发现中国南方人群桡动脉路径血管解剖变异以锁骨下动脉和桡动脉迂曲最为多见。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总体成功率约为96.1%。在桡动脉路径血管解剖变异患者中,经桡动脉介入诊疗的失败率达15.1%,而在桡动脉路径正常患者中其失败率约为1.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女性、身高、体质量指数、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是桡动脉路径血管解剖变异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200例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左室射血分数( LVEF),评估心功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心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心功能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55 (miRNA-155)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调控作用,从而阐明miRNA-155在UAP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住院的UAP患者21例,同时以疑似不典型冠心病症状而冠脉造影正常的住院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miRNA-15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表达水平。免疫磁珠法分选10例UAP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将分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miRNA-155组和miRNA-155抑制物组。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干预后,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数量,实时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FN-γ受体α(interferon gamma receptor alpha,IFN-γRα)、T细胞表达T盒(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 3,GATA-3)的mRNA及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IFN-γ、IL-4的表达。结果 UAP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miRNA-155与血清IFN-γ表达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miRNA-155的表达与血清IFN-γ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1)。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培养CD4 +T淋巴细胞miRNA-155组Th1数量、T-bet mRNA及蛋白、培养液上清IFN-γ表达显著增加,IFN-γRα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Th2数量、GATA-3、IFN-γRα的mRNA、GATA-3蛋白表达及培养液上清IL-4无明显改变(均P>0.05);miRNA-155抑制物可有效地阻断miRNA-155的上述作用。结论 miRNA-155主要通过影响Th1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参与对CD4 +T淋巴细胞的调控,在UA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循环血CD4+T淋巴细胞基因中miRNA的表达谱,筛选与正常对照者差异表达的miRNA,寻找对CD4+T淋巴细胞具有调控作用的miRNA,为进一步阐明miRNA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方法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对照者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法进一步分离出CD4+T淋巴细胞.采用mi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miRNA的表达谱,通过分析软件筛选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对照者CD4+T淋巴细胞差异表达的mi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验证.结果 miRNA基因芯片筛选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表达显著上调的miRNA有miR-155、miR-21、miR-424和miR-127-3p,显著下调的有miR-30b和miR-181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结果与芯片筛选结果一致.结论 筛选得到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循环血CD4+T淋巴细胞miRNA差异表达谱,可能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STEMI伴心力衰竭患者108例,入院时按抽签结果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6例.两组均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疗程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体循环阻力(SVR)、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尿钠肽原(NT-proBNP)及心功能分级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VP、MPAP、PCWP、SVR、NT-proBNP均下降,CO、CI、LVEF均升高,并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STEMI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的风险及其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患者1 020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及用药方案,均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测量桡动脉直径并记录动脉解剖异常情况,再行下一步的冠脉造影(CAG)或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用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7.
摘要 背景: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和永久涂层药物支架均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由于支架架构、支架药物、药物载体上的差异,多个研究对两种支架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结果不完全一致。 目的:比较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和永久涂层药物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结果,评价两类支架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 方法:检索Medline(1966-01/2010-07)、Embase(1980-01/2010-07)、Cochrane library(2010-0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1990-01/2010-07)及相关参考文献,收集比较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的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的随机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10个对照研究,共纳入4 391例患者,其中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组2 429例,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1 9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支架置入后6~12个月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脏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小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P < 0.05)。提示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并不劣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且可能在减轻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后内膜过度增生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背景:关于中国南方人群桡动脉路径血管迂曲、变异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人群桡动脉路径血管发生解剖变异的风险及其临床预测因素。 方法:入选首次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诊疗的中国南方患者1 400例。记录所有患者病史资料,均行桡动脉路径动脉造影,记录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再行下一步的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患者桡动脉路径血管解剖变异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结论:动脉造影发现中国南方人群桡动脉路径血管解剖变异以锁骨下动脉和桡动脉迂曲最为多见。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总体成功率约为96.1%。在桡动脉路径血管解剖变异患者中,经桡动脉介入诊疗的失败率达15.1%,而在桡动脉路径正常患者中其失败率约为1.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女性、身高、体质量指数、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是桡动脉路径血管解剖变异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背景: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和永久涂层药物支架均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由于支架架构、支架药物、药物载体上的差异,多个研究对两种支架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结果不完全一致.目的:比较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和永久涂层药物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结果,评价两类支架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1966-01/2010-07)、Embase(1980-01/2010-07)、Cochrane library(2010-0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01/2010-07)及相关参考文献,收集比较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的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的随机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10个对照研究,共纳入4391例患者,其中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组2429例,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19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可吸收涂层物支架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支架置入后6~12个月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脏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小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P<0.05).提示生物可吸收涂层物支架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并不劣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且可能在减轻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后内膜过度增生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用于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效果。方法 55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和35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分为空白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组,其中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组均细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药物口服。观察2组术后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以及对比剂肾病发生情况。结果 1术后1、3、5 d,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组患者的S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1、3、5 d,辛伐他汀不同剂量组Scr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组患者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中、大剂量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有助于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