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比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人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例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取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别。结果两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0.01)。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好等优点,可在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伤椎置钉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150例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严格控制单一变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伤椎置钉术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上下邻椎置钉术的疗法,胸腰椎骨折组采用伤椎置钉术的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治疗情况、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43.2±6.3)min明显长于伤椎置钉术组的手术时间(125.6±5.7)min,对照组的手术切口长度(12.6±3.7)cm长于伤椎置钉术组的手术切口长度(12.2±3.2)cm,手术中出血量(11.5±3.6)mL多于伤椎置钉术组的手术出血量(3.9±1.5),手术后住院时间(8.3±4.5)h长于伤椎置钉术组的术后住院时间(4.9±3.5)h.在出院持续恢复过程中,伤椎置钉术组患者的伤椎高度,逐步得到恢复,患者手术切口处均Ⅰ期愈合,通过3~6个月的时间,患者的骨折均愈合,并且没有出现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伤椎的压缩畸形也得到有效的矫正。并且在之后的检查中,已恢复的伤椎体高度没有出现明显的回缩,矫正角度没有出现明显的丢失。结论相对比传统的上下相邻椎置钉术,可以清楚的看到伤椎置钉术在进行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时,手术切口面积小,手术用时相对较短,手术后恢复显著。使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科学、有效地治疗方法,注重手术操作要点,可以大大的提高术后的恢复程度和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3.
颈椎挥鞭样损伤症状发生发展时间不均匀,恢复过程较复杂,呈非线性恢复轨迹。早期识别不良恢复因素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来说至关重要。由于预后相关因素种类繁多,可借助临床预测准则(CPR)评估病情,判断预后。目前,只有Whiplash CPR、丹麦挥鞭样损伤研究小组风险评估工具和CPR-like Tool三种CPR通过外部验证。  相似文献   
4.
颈椎挥鞭样损伤症状发生发展时间不均匀,恢复过程较复杂,呈非线性恢复轨迹。早期识别不良恢复因素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来说至关重要。由于预后相关因素种类繁多,可借助临床预测准则(CPR)评估病情,判断预后。目前,只有Whiplash CPR、丹麦挥鞭样损伤研究小组风险评估工具和CPR-like Tool三种CPR通过外部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创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1月至2014年6月,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AO分型A型胸腰段骨折患者50例,其中经微创Wiltse入路28例,经传统后正中入路22例。术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均为E级。骨折节段分别为T11骨折4例,T12骨折10例,L1骨折26例,L2骨折10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为2~13d,平均4.9d。记录并分析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差异以及椎体后凸Cobb角以评价矫正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26个月,平均15个月。微创Wiltse入路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负压引流量方面均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术后24、48h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AO分型为A型且ASIA分级为E级的胸腰椎骨折,微创Wiltse入路比传统后正中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椎旁肌损伤轻、置钉简便、术后腰痛症状轻以及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