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比较健康成年人和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方法 使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标本,用常规染色体分析法和常规微核分析法检测皖南地区100名健康成年人和200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 健康成人和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双+环)分别为(0.02±0.01)%和(0.2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成年人微核率为(2.07±0.18)‰,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为(4.24±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因此加强从业人员的辐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及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3A4基因的基因型差异。方法:采用RT-PCR与DNA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来自华东地区的6份汉族成人肝组织P4503A4基因的cD-NA进行了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本研究从6份汉族人肝组织中首次检测到了一种新的基因型,该基因型存在三处氨基酸突变和一处核苷酸缺失,即第71位氨基酸发生V(GTG)→A(GCG)突变;第225位氨基酸发生V(GTC)→I(AIC)的突变;第393位氨基酸发生W(TGG)→V(GTG)突变;第671~673位核苷酸CAG发生缺失。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存在一种CYP3A4新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脊髓麻醉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松开45 min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MIR),经脊髓鞘内途径缓慢注射布比卡因(1 mg/kg),记录脊髓麻醉前后的大鼠胸段T2脊髓电图变化,观察并记录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超声检查大鼠心功能指标;HE和TTC染色检测心肌组织改变。结果:MIR引起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退和心肌组织学损伤,造成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记录脊髓放电频率增加。脊髓注射布比卡因可显著抑制MIR诱发的心律失常;同时,布比卡因可显著改善MIR引起的脊髓神经放电活动、心肌组织学损伤和心脏功能抑制。结论:本研究表明脊髓麻醉能够消除MIR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IR心脏脊髓后角神经元电异常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杨斌  谢海棠  芮家亮  童九翠  钟民  贾元威 《安徽医药》2009,13(11):1341-134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人血浆中酮洛芬浓度。方法用乙醚提取血浆样品中酮洛芬及酮洛酸(内标),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5μm,4.6 mm×150 mm),以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48∶52∶0.2∶0.3)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在268 nm波长下检测。结果酮洛芬和酮洛酸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0.1 min和5.0 min,线性范围为0.10-10.46 mg.L^-1,最低检测浓度为0.02 mg.L^-1,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浓度酮洛芬的准确度在85%-115%之间,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15%,提取回收率大于7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人血浆中酮洛芬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miR-15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miR-155及其前体基因BI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者50例及健康对照20例外周血CD4+T细胞中BIC及miR-155的表达水平,并且与哮喘患者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过表达或抑制,探讨miR-155在CD4+T细胞体外分化中的作用.结果:哮喘患者组BIC及miR-155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中、重度哮喘患者的BIC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哮喘患者的miR-155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发现,轻、中、重度哮喘患者的BIC表达无统计学意义,而重度哮喘患者miR-155的表达较轻度哮喘组有明显下降(P <0.05);miR-155的表达与用力呼气第1秒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miR-155过表达促进CD4+T细胞向Th1分化,而抑制miR-155的表达则促进CD4+T细胞向Th2分化.结论: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miR-155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相关,提示miR-155调控CD4+T细胞分化在哮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脾脏来源CD4~+ T细胞体外对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粉尘螨变应原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动物模型。于末次激发24 h后,取小鼠肺中叶、 HE染色观察炎症改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脾脏组织中miR-155-5p水平;免疫磁珠分选哮喘小鼠脾脏CD4~+ 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哮喘小鼠脾脏CD4~+ T细胞miR-155-5p水平,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小鼠脾脏中CD4~+IFN-γ~+ Th1细胞和CD4~+IL-4~+ Th2细胞比例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组和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M2相关标志基因精氨酸酶1(Arg1)、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3(YM1/Chi3l3)、类抵抗素α(retnlα/FIZZ1)的mRNA水平;哮喘小鼠脾脏来源CD4~+ T细胞与BMDM进行共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DM的M2相关标志基因Arg1、 YM1、 FIZZ1的mRNA水平;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将miR-155-5p抑制剂(miR-155-5p-inhibitor)和阴性对照分别转染入哮喘小鼠脾脏CD4~+ T细胞后,再与BMDM进行共培养48 h后,实时定量PCR测定BMDM中的Arg1、 YM1、 FIZZ1的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肺、脾脏组织中miR-155-5p水平增加,脾脏CD4~+ T细胞miR-155-5p水平升高,且Th2细胞比例上升,肺组织中Arg1、 YM1、 FIZZ1表达上调;哮喘组小鼠脾脏CD4~+ T细胞与BMDM体外共培养后, BMDM的Arg1、 YM1、 FIZZ1的mRNA水平上调,而转染miR-155-5p-inhibitor后的脾脏CD4~+ T细胞并未明显影响体外共培养的BMDM的M2标志基因表达。结论哮喘小鼠脾脏来源的CD4~+ T细胞能够促进体外共培养的巨噬细胞向M2极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人类UGT2B17基因缺失型的PCR分型方法。方法针对人类基因组UGT2B17基因缺失型和外显子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多重PCR法进行分型。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种多重PCR基因分型方法,并以普通PCR法和测序法验证。对安徽皖南地区健康人群UGT2B17基因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结论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为一种有效便捷的UGT2B17基因缺失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croRNA let-7a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let-7a慢病毒表达质粒的方法,并在造模前7d给予let-7a进行治疗干预.采用自动生化仪分析检测血清ALT变化;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HE染色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价let-7a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血清AL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FN-γ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治疗组较模型组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明显减少(P<0.01,P<0.05).治疗组小鼠生存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let-7a对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相关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和IFN-γ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胃舒颗粒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观察了胃舒颗粒对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胃舒颗粒对消炎痛、酸性乙醇和水浸—束缚应激诱导的大鼠胃粘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粘膜保护作用与其提高胃粘膜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有关,而对胃液成分及胃壁结合粘液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豆腐果苷对慢性应激小鼠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给予小鼠多种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建立小鼠抑郁模型,刺激前30 min给予豆腐果苷(10、20、40 mg·kg-1,ig),连续28 d。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分裂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慢性应激28 d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分裂减少,同时BDNF水平低下,均表现为阳性棕色颗粒缺失,豆腐果苷或盐酸氟西汀则明显增加神经前体细胞的分裂,并上调BDNF蛋白表达,提高BDNF水平。结论 豆腐果苷对慢性应激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提高BDN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