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病机理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62例患儿,取鼻咽部分泌物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法血清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A,B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腺病毒(ADV)3.7型,肺炎支原体(M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γ-干扰素(IFNγ-)、自细胞介素一4(IL-4)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IFN-γ降低,IL-4升高,二者呈显著负相关性(γ=-07296,P〈0.01),提示Th1细胞功能被抑制,分泌IFN-γ减少,Th2细胞功能异常增高,分泌IL-4增多。结论: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Th1/Th2比例失衡,Th2细胞过度活化,其细胞因子偏移分泌状态,类似哮喘样免疫反应-Th2占优势,具有诱发和发展哮喘的免疫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儿肺炎患者血清环氧化酶-2(COX-2)、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5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婴儿肺炎急性期患者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2~12月,纳入病例组;同期在上述医院进行体检的3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标本中COX-2、IL-6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治疗前血清COX-2(48.26±19.92)I U/L、IL-6(65.23±23.52)pg/mL较对照组COX-2(33.87±15.22)I U/L、IL-6(16.04±11.41)pg/mL明显升高;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病例组治疗7天后血清COX-2、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COX-2与IL-6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正相关性(P<0.001)。结论COX-2、IL-6可能参与了婴儿肺炎的发病过程,动态检测它们的含量,对于评估肺部感染是否被控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 ,近年来 ,麻疹发病数有所上升 ,我院 2 0 0 2年 1~ 4月收治麻疹患者 1 0 3例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麻疹患者 1 0 3例 ,男 5 5例 ,女 48例 ,农村 49例 ,城镇居民 5 4例 ,年龄 5~ 40岁 ,平均 2 3 .1岁 ,其中≤ 8月 7例 ,9~ 1 2月 1例 ,1 3月~ 1 4岁 1 0例 ,1 5~ 2 0岁 1 8例 ,2 1~ 3 0岁 40例 ,3 1~ 40岁 2 7例。接种麻疹疫苗 3 8例 ,未接种 1 5例 ,接种史不详 5 0例。有明确麻疹病人接触史 1 8例 ,均无麻疹病史。诊断按照《传染病学》( 1) 标准确诊。临床表现  1 0 3例均有发热 ,<3 …  相似文献   
4.
<正>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最常见的一种,为性连锁隐性遗传。一般男性发病,女性遗传,发病率约为1/3 600活男婴,患儿多在3岁后出现症状如下肢无力、鸭步、易跌倒等。10~12岁大多已无法行走,75%左右的患者20岁前因心肺并发症死亡[1],而对儿童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认  相似文献   
5.
袁小亮  钟晓方 《工企医刊》2014,27(4):940-941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臀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2008年手足口病被纳入法定传染病,按照丙类传染病管理。为今后有效防治手足口病,早期发现重症患者,笔者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临床资料较完善的104例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褪黑素(melatonin,MT)、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的水平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呼吸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哮喘发作期儿童59例(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诊断标准确诊),将其纳入哮喘组。其中,男性患儿为39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为1~6岁。然后,再按采集标本前2周内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将哮喘组进一步分为亚组A(n=39,未使用激素),亚组B(n=20,2周内使用激素)。选取同期在上述两所医院进行体检的28例健康儿童(采集标本前2周内无感染、无损伤病史、无用药史,本人及其家族Ⅰ,Ⅱ级亲属无变态反应、湿疹及咳喘病史)纳入对照组。哮喘组与对照组儿童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与试验患儿监护人签署l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儿童血清标本中褪黑素及环氧化酶-2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血清褪黑素水平[(2.44±0.83)pg/mL]较对照组[(4.48±1.11)pg/mL]降低;血清环氧化酶-2水平[(57.26±7.92)IU/L]较对照组[(46.87±19.41)IU/L]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哮喘组中,亚组A,B血清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亚组A血清环氧化酶-2较亚组B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使血清环氧化酶-2水平显著降低(P〈0.05)。哮喘组血清褪黑素与环氧化酶-2呈显著负相关(r=-0.453,P〈0.001)。结论血清褪黑素、环氧化酶-2可能参与儿童哮喘的发病过程。血清环氧化酶-2高表达,可能是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漕炎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8.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下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发病较高、危害较大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尚无特效防治措施,发病率高,重复感染常见,易继发反复咳喘、气道高反应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RSV感染机制与细胞免疫紊乱密切相关,Th亚群比例失调,功能紊乱介导了类似支气管哮喘样的免疫病理效应。本文就该病中Th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IL-4在RSV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改变及对IgE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虎梅汤治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并与西药抗生素进行比较,结果在治愈率、止泻时间及疗程方面,虎梅汤均明显优于抗生素。实验研究证明,虎梅汤对鼠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大肠杆菌,故不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0.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又称迷走或副胰腺,是孤立于正常胰腺组织以外的,与正常胰腺组织之间无任何解剖、神经、血管关系的胰腺组织,系先天畸形,可发生在消化道及消化道之外的很多部位,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缺如,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误诊.本文就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儿童异位胰腺进行报道,以期能为该病的诊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