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孕妇孕期及其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 IG)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A组59例,于妊娠13周始每4周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单位直至分娩;B组41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两组孕妇于孕13周、分娩前分别抽静脉血检测乙肝两对半及HBVDNA。两组新生儿于生后24 h内、免疫接种前及第2、3次注射HBVac前抽股静脉血检测乙肝两对半及HBVDNA定量。A组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HBVac)10μg和HB IG 100u,并于第2、3次注射HBVac时同时注射HB IG 100u;B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 10μg,详细记录各项观察指标及不良反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较B组新生儿出生时的外周血HBsAg阳性率显著降低,两组婴儿6月龄HBsAb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孕中期始应用HB 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 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有效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并可显著提高婴儿6月龄的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行宫颈环扎术的可行性,评价宫颈环扎术对妊娠中晚期宫颈机能不全(CIC)处理的意义以及用于未足月(妊娠31周前)胎膜早破延长孕周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妊娠中晚期CIC 9例及未足月胎膜早破5例行宫颈环扎术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产妇均获得存活新生儿,2例难免流产.结论 宫颈环扎术治疗CIC及未足月(妊娠31周前)胎膜早破能延长孕周,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早产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CS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行UAE联合MTX治疗,栓塞治疗后24~48 h内在B超监测下行胚胎钳刮术;对照组在阴道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MTX,择期行清宫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第4天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的降幅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血清β-HCG转阴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UAE联合MTX治疗CSP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产前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特殊的、严重的临床表现,可伴有多种并发症,患者全身性小动脉痉挛及子宫血流量降低,血液浓缩,孕妇全身脏器供血不足而受到损害.胎盘灌流量不足影响胎儿发育,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甚至胎死宫内,威胁母婴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谈糖尿病(GDM)早期识别及筛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28周(Ⅰ组)及(Ⅱ组)糖耐量异常(IGT)及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结果:在妊娠合并症,难产率及新生儿患病率中,IGT及GDM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妊娠期谈糖尿病严重地威胁母儿健康,其围生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故加强糖尿病早期的筛查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采取串联质谱技术研究脑瘫病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1-11~2013-01间惠州市惠阳区32252例新生儿接受串联质谱筛查。结果一共筛查出阳性患儿270例,11例确诊患遗传代谢病,其中包含5个可致脑瘫的病种,分别为同型半胱氨酸缺乏症、苯丙酮尿症、BH4缺乏症、甲基丙二酸血症、3-甲基巴豆酰辅酶羧化酶缺乏症。通过对确诊患儿进行早期干预,避免了部分患儿脑瘫的发生,部分患儿因各种因素未接受正规治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脑瘫症状。结论串联质谱技术可以为临床初期检查以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钟婉秀 《当代医学》2014,(17):148-149
目的对串联质谱技术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以及随访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此次调查研究主要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妇幼保健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3231例新生儿为对象,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所有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包括氨基酸代谢异常、有机酸代谢异常以及脂肪酸代谢性异常。并对确诊患儿实施流行病学特点、预后以及随访分析。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有24例患儿确诊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其中有14例患儿确诊为氨基酸代谢异常,有7例患儿确诊为有机酸代谢异常,有3例患儿确诊为脂肪酸代谢异常。发病率为1:5135。串联质谱技术的筛查阳性预测值为2.02%,特异性为99.21%,敏感性为100%。所有确诊患儿经过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有5例患儿出现运动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以及代谢紊乱。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能够尽早筛查以及诊断,然而阳性预测值不高,还需要深入发展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随着手术操作技术改进,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抗生素大范围可供选择性,剖宫产率逐年升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相信随着社会年龄结构的变化,国家政策的相应调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会越来越多,其分娩方式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
不同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HBV宫内传播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HBsAg阳性孕妇在不同孕期开始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HBV宫内传播的阻断作用及孕妇血清HBV-DNA水平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5年10月在我院门诊产检及住院分娩的孕妇及其新生儿116对,将116例初检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孕妇于妊娠13周始肌注HBIG200u,每4周1次,直至分娩;B组孕妇于妊娠28周始肌注HBIG200u,每4周1次,直至分娩;两组孕妇均于第1次注射HBIG前、分娩前、其新生儿于生后24h内免疫接种前抽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及HBV-DNA定量,详细记录各项观察指标及不良反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孕妇HBV-DNA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P<0.05),胎儿宫内感染率随着孕妇血清HBV-DNA含量增加而呈现增高趋势(P<0.05)。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HBsAg阳性孕妇产前13周始多次注射HBIG比28周始注射HBIG能更有效降低宫内感染发生率;孕妇血清HBV-DNA水平增高是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观察组)和60例单纯行剖宫产术患者(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产褥病发生率、恶露持续时间和子宫复旧速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66.41±7.54)min,较对照组(48.65±2.41)min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产褥病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果表明,两组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及子宫复旧速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谨慎选择手术对象的前提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