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总结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常规检查后,筛选适合干细胞治疗的小儿脑瘫患儿20例,每周1次,共4次为1个疗程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其中有3例采用亲缘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法在局麻下行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次2~4ml(细胞数1×107),同时每次地塞米松2mg壶入,静脉回输16~18ml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配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后辅助常规神经营养药物和物理康复治疗,随访6个月。应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SS肌张力评定)和SPSS对术前与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估,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后WeeFIM总分(67.850±32.590、78.650±32.658,t=-8.488、P〈0.05)、自理能力(22.100±10.809、26.650±11.180,t=-8.065、P〈0.05)、转移(12.550±5.539、15.100±5.609,t=-4.677、P〈0.05)、行走(8.950±3.532、11.450±3.410,t=-11.180、P〈0.05)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自体分选CD34^+细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1,男,48岁,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20余年,长期脊柱僵硬、疼痛、活动受限,近2年病情加重,夜间不能翻身,晨起困难,髋关节疼痛显著,不能自行穿鞋袜。检查及检验:HLA—B27阳性,X线示“胸、腰椎钙化,呈竹节样改变,骶髂关节钙化”。患者在我科进行自体分选CD34^+细胞治疗。治疗前健康评定量表(HAQ)评分11分,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4.8。自体分选CD34^+细胞采集及制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通过抑制A172胶质瘤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活化,下调CD44表达,进而调节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172胶质瘤细胞中CD44以及siRNA下调CD44表达的情况,MTT检测CD44和丙戊酸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丙戊酸钠对细胞中p-EGFR、EGFR和CD44表达影响。结果:丙戊酸钠抑制A172胶质瘤细胞生长,并具有浓度依赖性。A172胶质瘤细胞表达CD44,siRNA下调CD44表达后,细胞生长较正常组显著减缓。活化EGFR促进A172胶质瘤CD44蛋白表达,而EGFR的抑制剂Lapatinib可显著抑制上述效应。丙戊酸钠抑制EGFR磷酸化,下调CD44蛋白表达。结论:丙戊酸钠抑制A172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A172胶质瘤细胞中EGFR的活化,下调CD44的表达,是丙戊酸钠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其中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wophy,DMD)是一种X链锁隐性遗传致死性肌病,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y)缺失如何引起肌肉变性、坏死具体机制不清,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文试图探索应用自体分选干细胞治疗DMD的疗效.方法 从2008年9月至今该科收治15例DMD患者,男14例,女1例;年龄6~23岁;病程2~18年.13例DMD患者有不同程度"鸭步"行走,全身骨骼肌进行性无力,萎缩,腓肠肌纤维化致假性肥大,2例关节畸形挛缩.全部患者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多项肌酶升高,尤以磷酸肌酸激酶(CK)显著,可高达10 600u/L,3例基因检测异常.自体干细胞采集15例中因4例体重不足20Kg者而直接采集骨髓;11例经G-CSF动员后COBE机采集外周血,CD_(34)~+干细胞经Clini MACS仪器分选,获得(1.0~5.6)×10~7的CD_(34)~+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阳性率80%.用分选CD_(34)~+细胞对患者做肌肉局部点状注射和细胞静脉回输;2个月后可再次治疗.结果 治疗后随诊1~5个月,13例患者行走有明显改善,腓肠肌纤维化程度减轻,局部变软,全身力量增加,关节肌肉训练度提高.2例挛缩肢体有松弛,疼痛有好转,在帮助下可以肢体活动.增高的多项肌酶下降,CK可下降1 000~5 000u/L不等.肌电图将在半年后复查.结论 应用自体分选干细胞为临床治疗DMD寻找到一条新途径,安全可行,其疗效可能与分选干细胞更利于提高调节自身免疫能力,使受损肌细胞再生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轴关节受累的关节病变。AS的发病原因不清,但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AS患者中人类血白细胞相关抗原HLA-B27阳性率高达90%,我科采用经外周血纯化的CD34+细胞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4v6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172细胞中CD44v6表达情况及其表达部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172细胞中CD44v6以及siRNA下调CD44v6表达的情况,MTT检测CD44v6对细胞活力的影响,Annexin Ⅴ-FITC/PI染色检测CD44v6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Akt水平。结果:A172细胞表达CD44v6,表达部位在细胞膜。siRNA下调CD44v6表达后,细胞生长显著减缓,细胞凋亡增加。CD44v6配体-骨桥蛋白促进A172细胞Akt的磷酸化,下调CD44v6表达后,骨桥蛋白的这种效应被显著抑制。进一步,骨桥蛋白促进A172细胞生长,下调CD44v6表达后,骨桥蛋白促进A172细胞生长的效应消失。结论:CD44v6增加A172细胞活力,抵抗细胞凋亡,其促进细胞内Akt的磷酸化是其中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后,不少患者可留下脑外伤后的精神行为症状。本文对4例车祸致脑外伤后遗症的患者采用自体分选CD34^+干细胞治疗后的状态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纳入标准:①根据临床表现和头部CT和MR确诊;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收集我科2008—04~2010—0l通过自体分选CD34^+干细胞治疗车祸致脑外伤后遗症4例,年龄29~37岁,平均34岁,病程在4月~2年,男3例,女1例。  相似文献   
8.
例1,女,5岁,先天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言语障碍,肌张力正常,无癫痫及舞蹈样动作。脑MRI检查示头颅结构正常。患儿自2008—12—2009—08先后8次在我科进行亲缘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治疗前能独立行走,易摔跤,跌倒后不能爬起,精细运动欠佳;不能讲话,仅能叫“爸爸”、“妈妈”,理解、思维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儿。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各种病因使人脑血管发生病变,造成颅内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急性CVD 一般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2 类.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引起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智力下降,严重者呈植物人状态,甚至死亡.神经细胞损伤后难以再生修复,以致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临床症状难以改善.目前临床治疗CVD后遗症的方法包括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脑代谢、使用脱水剂等药物,但均不能保证病变区脑神经细胞的修复.随着干细胞工程的推进,细胞再生、修复治疗已成为治疗损伤、遗传缺陷、退行性疾病的新途径,我科采用的经外周血单采纯化的CD34 +干细胞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很难有效解决患者免疫耐受机制缺失的问题。随着干细胞再生医学的发展,应用干细胞治疗免疫性疾病成为热点。目前国内外对于细胞移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少有报道。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h1/Th2、Treg变化的影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br〉 方法:1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中27例为对照组,给予非类固醇抗炎药和抗风湿药,153例为治疗组,静脉输注细胞数为4×10^7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40 mL,用药方案与对照组相同,76例患者在第1次细胞治疗的三四个月后接受了2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随访治疗后3,6个月进行临床有效性评估(DAS28、HAQ、ACR20)、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T细胞亚群、Th细胞因子检测。部分2次细胞治疗患者随访至8个月检测Treg、T细胞亚群。 结果与结论:①随访3个月时,细胞治疗组DAS28评分、HAQ评分、ACR20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3,6个月的DAS28评分、HA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1),2次治疗较1次治疗继续下降(P<0.01)。③治疗后3,6个月γ-干扰素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治疗后6个月白细胞介素4水平较治疗前逐渐上升(P<0.05)。④治疗后3,6个月Treg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同时治疗后Treg升高与ACR明显相关,尤其是ACR70百分率(P<0.05);治疗后3个月CD4+Treg比率明显升高(P<0.05),6,8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也是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治疗后6个月B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6个月类风湿因子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⑥治疗后3,6个月抗CCP抗体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变化不大。结果表明类风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