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探索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一种便捷、易推广、低风险的标本取出方法。方法将109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52例使用刮匙辅助取出标本设为研究组,57例单用血管钳从塑料袋中取出标本设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总手术时间[(45.8±20.3)min]和取标本时间[(10.2±3.6)min]均长于研究组[(30.3±12.5)min和(3.7±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一次性标本取出成功率为100.0%(52/52),对照组为87.7%(50/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刮匙辅助标本取出是一种低风险、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本院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之间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502例,其中静脉麻醉107例、硬膜外阻滞294例、脊麻101例。比较3种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能和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及术后观察。结果静脉麻醉组呼吸抑制8例,血压下降72例。硬膜外阻滞组25例病人需静脉辅助镇痛,血压下降18例,心率下降9例,术后背痛、下肢胀痛感10例。脊麻组101例,血压心率等无明显变化,麻醉效果良好,术后无背痛、头痛等并发症。结论脊麻在宫腔镜电切术中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的优点,简单易行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与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同阿托品、咪达唑仑、氯胺酮三者复合骶管阻滞在疝气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麻醉剂在疝气患儿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东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3—11月收治的84例行疝气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给予阿托品0.01 mg/kg、咪达唑仑0.1 mg/kg和氯胺酮1.0 mg/kg(分2次静注),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吸入七氟烷诱导(初期比例为8%,后期调至3%),同时静注给予丙泊酚1 mg/kg,复合骶管阻滞麻醉。麻醉期严密监测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麻醉后观察患儿的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麻醉时间、清醒时间。数据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和MAP)、手术麻醉后恢复情况(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观察组患者HR及MAP均呈下降趋势,但与麻醉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麻醉后对照组Tb、Tc、Td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睁眼时间(11.76±4.28)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19.43±6.38)min都明显低于对照组(13.94±5.04)min、(28.38±7.25)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明显低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为(18.9±5.3)min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1.5±7.7)min(P〈0.05)。结论在疝气患儿手术中采用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于阿托品、咪达唑仑、氯胺酮三者复合骶管阻滞,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一种便捷、易推广、低风险的标本取出方法.方法 将109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52例使用刮匙辅助取出标本设为研究组,57例单用血管钳从塑料袋中取出标本设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总手术时间[(45.8±20.3)min]和取标本时间[(10.2±3.6)min]均长于研究组[(30.3±12.5)min和(3.7±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一次性标本取出成功率为100.0%(52/52),对照组为87.7%(50/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刮匙辅助标本取出是一种低风险、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