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浸润与胃癌Borrmann分型及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中CD68、VEGF的表达。结果 CD68阳性细胞在不同Borrmann分型组织中的浸润程度不同,Ⅲ~Ⅳ型多于Ⅰ~Ⅱ型(P=0.008)。胃腺癌细胞、癌旁正常腺细胞表达VEGF,不同Borrmann分型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AM浸润与胃癌大体分型相关,TAM通过上调VEGF表达促进血管生成,促进胃癌细胞的恶性行为。  相似文献   
2.
探讨应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培养技术体外扩增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DMCs)的方法.以 hPDMCs为种子细胞,利用微载体悬浮法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内进行体外培养,同时设置静态培养的培养瓶为对照组,观察细胞的扩增速率、细胞代谢(乳酸、葡萄糖、培养液的pH值)的变化,检测生物反应器培养前、后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hPDMCs 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内每代可以扩增 (10.55±1.62) 倍,明显高于对照组 (6.10±0.11) 倍的扩增值(P<0.05),且细胞生长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应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培养后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率无明显改变(P>0.05).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能够提供良好的细胞生长环境,建立用于 hPDMCs 的大量扩增的体外三维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合酶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30 min再灌注72 h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时及再灌注后每隔24 h分别腹腔注射蒸馏水、葡萄籽原花青素(10、20及40 mg/kg)和尼莫地平(2 mg/kg)。在处死动物前1 h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蓝,采用ABC-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0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伊文思蓝含量。同时光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伊文思蓝含量明显增高(P<0.01),而白细胞介素10含量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葡萄籽原花青素及尼莫地平治疗组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伊文思蓝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白细胞介素10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病理学组织检查发现,葡萄籽原花青素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神经细胞损伤,减少神经细胞坏死。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可能通过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提高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含量进而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取足月剖宫产健康新生儿脐血,应用密度梯度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利用形态学特点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鉴定和获取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软骨诱导剂(10 ng/ml TGF-β、100 ng/ml胰岛素、10-7 mol/L地塞米松、6.25 μg/ml转铁蛋白)和成骨诱导剂(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50 μg/ml维生素C、10-7mol/L地塞米松)定向诱导分化培养,以检测其是否具有分化能力.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13、CD44、CD73、CD90、CD166、HLA-AB,不表达CD34、CD45、HLA-DR.诱导分化21 d后,甲苯胺蓝染色和von-Kossa染色均显示阳性,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脐血来源干细胞经软骨诱导后表达Ⅱ型胶原.表明脐血中存在着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分化成软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链霉素+庆大霉素防控细胞培养中枯草杆菌污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青链霉素和庆大霉素配伍的方法,观察其抑制枯草杆菌的效果及对STO转基因小鼠滋养层细胞和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700u/ml青链霉素和280u/ml庆大霉素联合应用的抑菌效果最佳,且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生存率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青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可以有效控制细胞培养中枯草杆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抑制效果。方法:体外PCR扩增合成针对TNF-α靶位点的DNA表达盒,转染经脂多糖(LPS)激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在细胞内源性RNA聚合酶III作用下转录形成siRNA,诱发目标mRNA的降解。于转染后48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TNF-α浓度用ELISA方法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无关干扰组相比,干扰组TNF-α分泌量明显降低(P〈0.05),抑制率约为16%。结论:RNA干扰技术可以在原代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发挥特异性干扰作用,产生抑制TNF-α分泌的效果,为TNF-α的基因治疗开拓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病理与心功能变化。方法:缝扎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观察超声心动图变化及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小鼠结扎后,左室舒张末、收缩末内径增大;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降低。病理切片提示心肌缺血后早期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及心肌细胞膜不完整表现,晚期可见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坏死。结论:冠状动脉结扎法可成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  相似文献   
8.
STO转基因小鼠饲养层细胞的最佳预处理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保持胚胎干细胞的高度未分化状态,饲养层细胞成为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本实验分析STO转染白血病抑制因子小鼠饲养层细胞的最佳预处理条件。方法:实验于2006-09/2006-11在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完成。实验材料:DMEM、FBS、L-谷氨酰胺、非必需氨基酸、青链霉素、β-巯基乙醇、丝裂霉素C均购于美国Sigma公司;STO转染白血病抑制因子小鼠饲养层细胞和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由日本信州大学惠赠。实验方法:将STO转基因小鼠饲养层细胞和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别培养于10%DMEM中,其中含体积分数为0.1FBS、0.1mol/L非必需氨基酸、2mol/LL-谷氨酰胺、100u/mL青链霉素、0.1mol/Lβ-巯基乙醇。向10%DMEM中加入终浓度为100u/mL的白血病抑制因子,保持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用6,10,20,30mg/L丝裂霉素C处理STO转基因细胞,同时设置未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STO转基因细胞为对照。将经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各组单细胞悬液分别以6×103,7×103,8×103,9×103,1×104,2×104,3×104,4×104,5×104,6×104/cm2细胞密度接种于12孔板内,培养过夜。次日取预处理效果最佳组的STO转基因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培养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将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以1×104/cm2接种于上述经过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STO转基因细胞上,观察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附壁、增殖情况及有无分化。结果:①丝裂霉素C对STO转基因细胞生长的影响:不同质量浓度丝裂霉素C均能抑制STO转基因细胞增殖,其中6mg/L处理组STO转基因细胞虽有增殖能力,但较对照组增殖速度明显减慢,10mg/L以上处理组细胞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稍有下降。②丝裂霉素C对STO转基因细胞形态的影响:6mg/L丝裂霉素C处理组STO转基因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10mg/L以上丝裂霉素C处理组STO转基因细胞,随着丝裂霉素C质量浓度的增加,形态变异逐渐明显,以星形细胞和裂解大泡居多。③饲养层细胞密度对胚胎干细胞培养的影响:本实验中10mg/L丝裂霉素C处理组预处理效果最佳,取该处理组作为饲养层培养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次日于显微镜下观察,以不同细胞密度接种的饲养层培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随着饲养层细胞接种密度的增加,形成的干细胞集落逐渐增多、增大,集落细胞排列逐渐紧密,以2×104/cm2密度饲养层组最佳。随着饲养层细胞密度的继续增加,形成的干细胞集落相对减少,集落细胞排列渐疏散。结论:10mg/L丝裂霉素C作用的STO转染白血病抑制因子细胞3h即可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适宜STO转基因小鼠饲养层细胞的接种密度为2×104/cm2。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移植组织工程等提供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组织块种植贴壁培养法提取胎盘、脐带和胎膜原代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最早爬出时间,计算提取成功率及鹅卵石样细胞集落比例;MTT法检测传代前和传代后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原代培养细胞形态呈长梭形和卵圆形,传代后为均一长梭形;胎膜来源细胞最早爬出,胎盘次之,脐带最晚,且脐带来源原代提取成功率较低、鹅卵石样细胞集落比例大。生长曲线表明传代初细胞处于缓慢增殖期,胎膜来源细胞生长较为迅速,P5代时三种来源细胞进入对数增长期,增殖均旺盛。结论组织块种植贴壁培养法可成功提取间充质干细胞;提取的干细胞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单一,增殖旺盛,可为临床移植组织工程等提供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