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干预内容,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利用住院医嘱点评程序,对我院心血管病房和神经外科十病房近一个月的用药医嘱进行逐条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汇总讨论。结果:病房药房医嘱主要存在用量错误、药物相互作用、出院带药处方自然项不全、重复用药、频次错误、溶媒选用不当、没有明确的指标等问题。结论:药师应加强药学知识特别是药物相互作用的学习,重视临床实践,为临床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2.
丙硫氧嘧啶致严重粒细胞缺乏及急性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名34岁女性,因患甲状腺功能亢进,口服丙硫氧嘧啶(PTU)100mg,3次/d,地西泮10mg,3次/d。服药19d后出现发热(T38.3℃)、皮疹、咽痛、恶心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WBC1.1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50×109/L,ALT457U/L,AST120U/L,Glu8.49mmol/L。停用丙硫氧嘧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宾葡甲胺、氯雷他定、地西泮、非格司亭治疗。4周后患者血常规恢复正常,肝功能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3.
1例36岁女性患者,因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给予甲巯咪唑10 mg,3次/d,普萘洛尔10 mg,3次/d治疗.服药23 d后,患者出现皮疹、食欲下降和恶心.实验室检查示:WBC 1.6×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80×109/L;ALT 125.0 U/L,AST 62.0 U/L.停用甲巯咪唑,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宾、氯雷他定及非格司亭治疗后好转.患者WBC为4.3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3.1×109/L,ALT和AST分别为27.0 U/L和17.0 U/L.  相似文献   
4.
北京天坛医院2005-2007年住院脑出血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住院脑出血患者用药情况及其趋势。方法利用医院住院管理系统对2005—2007年天坛医院住院脑出血患者用药金额、品种、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的用量居首位;(2)注射用法莫替丁(立复丁)的用量位于第3位;(3)降压药卡托普利片(开博通片)和甘露醇注射液分别位于第4位和第6位。(4)醒脑静注射液平均用药金额位于第2位;(5)甘油果糖注射液位于平均用药金额第14位。(6)抗生素类药物去甲万古霉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新瑞普欣)、注射用头孢他啶(新天欣注射剂)、注射用美罗培南(美平粉针)等平均用药金额均位居前列。结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当中,需要各类药物共同参与。多方位标本兼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以用药频率(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序号比(B/A)值等为指标,统计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结果:我院二类精神药品用药总量排序在前3位的分别是艾司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大于40岁的患者用药比例占总比例的76.59%。结论:苯二氮(?)类药物目前临床应用普遍,应注意合理用药,防止精神药品的滥用。  相似文献   
6.
癫痫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近年出现的一些新型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用法用量、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治疗应遵循的原则,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提供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7.
丙戊酸钠缓释片具有抗癫痫作用,既可作为单药治疗,也可作为辅助治疗,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并证实有效性和安全性。尽管临床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癫痫引起皮疹少见,但是也偶有发生。提示医生应仔细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的异常表现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0月2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振波  庄洁  韩健 《中国药房》2010,(6):533-53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0月收集的24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6例ADR报告共涉及120种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64.63%);抗微生物药发生率最高(42.28%),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药(13.01%)、循环系统药(10.57%)、中药制剂(7.32%);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所有中药制剂的50.00%;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63%);严重的ADR有11例(4.47%),新的ADR有1例(0.41%)。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8~2010年北京地区各品种肠内营养(EN)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利用《医院处方分析》课题(北京地区)对2008~2010年肠内营养药物的使用数量与金额进行统计,采用限定日剂量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消耗金额与DDDs的序号比。结果:北京地区肠内营养药物的销售和使用人次呈上升趋势,年销售金额分别为119万元、336万元、532万元。2008、2009年肠内营养药物DDDs和金额排名居前者基本一致。结论:临床医生对营养支持的重视不断提高,肠内营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我院脑血管畸形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利用药历管理软件统计我院2007~2009年脑血管畸形患者使用药品的数量与金额,采用限定日剂量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以及消耗金额与DDDs的序号比。结果:近三年来,DDDs和金额排名基本未发生变化,DDC和序号比变化也较小,DDDs排名靠前的药物绝大多数都是对症治疗的药物。结论:脑血管畸形患者的药物治疗集中于对症治疗。治疗方案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