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文按Soto分类法略加改进,将室缺分为膜部膜周、肌肉、干下和混合四型。膜部膜周型又分成左室右房通道和膜周两个亚型;肌肉型再分为窦部、肉柱部和漏斗部三个亚型。混合型系指上述三型中有任何两型或三型混合出现而言。对每一型和亚型的解剖部位和主要临床体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先天性心脏病单纯性室间隔缺损(以下简称室缺)分类很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0例先天性畸形心脏的房室瓣骑跨进行形态分析,其中7例为三尖瓣骑跨,2例为二尖瓣骑跨和1例为两侧房室瓣均有骑跨。9例为完全性骑跨和1例为不完全性骑跨。除去瓣骑跨外,本文1例还伴有房室瓣的瓣裂、降落伞形、囊状副瓣、异位乳头肌和异常腱索等畸形.  相似文献   
3.
例1,女,23岁。生前无心脏病史,1985年11月服毒身亡。尸检:心脏大小正常,室间隔左面观,主动脉右、后半月瓣联合下0.5cm处见1.2×0.8cm,卵圆形凹陷,底部为纤维性膜和梁状结构封闭。室间隔右面观,三尖瓣前隔交界区见直径1.2cm隆起,表面覆盖一小扇贝,后者增厚,其游离缘和附近之前瓣、隔瓣瓣叶与室隔内膜完全粘连。两心室封闭。诊断:膜周室间隔缺损自发性封闭并呈瘤样向右室膨出,二尖瓣三尖瓣纤维性增厚。例2,女,30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分离术后死亡。生前无室缺史。尸检心脏室间隔左面观:于主动脉右后瓣联合下1cm处见0.7×0.4cm凹  相似文献   
4.
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伴双动脉导管1例尸检报告武海燕,朱清於,金崇厚女婴,8天。第二胎第二产,足月顺产。因咳喘伴青紫入院。查体:心界右移,心音低钝,心率128次/分。X线胸、腹片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转位,肺炎。入院后予抗感染、吸氧等治疗,禾见缓解,2...  相似文献   
5.
本组3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标本,共有43个缺损,除去3个膜部小室间隔缺损、1个前窦部伴1个后窦部肌肉缺损外,其余34例38个缺损均与漏斗间隔及隔缘肉柱畸形有关。最常见为隔缘肉柱下肢发育不良,或隔缘肉柱下肢与漏斗间隔未对合;次之为漏斗间隔上股或下股肌肉缺如,或上、下股肌肉对合不良;漏斗间隔向隔缘肉柱深层所发出的隔束有缺损者少见。本组漏斗乳头肌起点异常者有28例。常见异常起点有漏斗间隔下缘、漏斗间隔所发出的壁束或隔缘肉柱上肢等。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第一胎足月产。生后即精神萎靡,吸吮无力。体检;心率170次,律齐,心前区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两肺呼吸音正常。因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和面色青紫,抢救无效,生后5天半死亡。母妊娠及家族史不详。尸检:身长49cm,体重3.3  相似文献   
7.
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16例尸检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复查来自四所医院的130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尸检心脏标本中,发现16例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占12.3%,其中男9例,女6例,1例性别不明。年龄足月产至10个月。8例伴不同程度紫绀,9例伴肺炎、肺出血,有4例心前区可闻及杂音,其中1例心电图显示电轴右偏及窦性早搏。在常规X线检查的8例患者中,发现上纵隔阴影增宽1例,心脏和内脏  相似文献   
8.
孤立性心室转位尸检一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朱清於,金崇厚1临床与尸检资料男婴儿9月龄,因紫绀、呼吸困难和发热2月,于1954年5月14日入院。缘患儿于出生后第5天,在哭闹和咳嗽时开始出现紫绀。体检示发育差,全身紫绀。两肺均可听到湿罗音。双...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和主动脉为同一类形的半月状瓣膜,均为三个半月形口袋所组成。每个半月瓣相对应的动脉壁扩大并向外膨出,称为弗氏窦。每个半月瓣分为瓣环和瓣膜两部。瓣膜部又分为游离和接触两区。接触区常出现筛孔,但不会产生闭锁不全。在30岁以后的主动脉瓣可出现中央结节和毛刺样赘生物等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0.
两个心耳并列(Juxta-posnion)于大动脉的左侧或右侧,均称为心耳并列,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畸形。我们发现一例右侧心耳并列,现报道如下: 患儿男性,年龄50天。生后口唇及四肢末端发紫。临床诊断:大动脉错位。住院20天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