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52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下胫腓联合采用单个或双螺钉固定,手术后用石膏外固定6周.术后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本组5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5年(6个月~8年),骨折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根据Baird-Jackson评定标准,本组优26例,良2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38%.结论 骨折的解剖复位,胫距之间正常的对合关系,应依据不同骨折类型处理下胫腓韧带损伤,是取得满意结果 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情况,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47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41例,其中36例为DHS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12.4个月。无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1例DHS内固定的患者出现螺纹钉穿出股骨头,2例出现髋内翻。髋关功能根据改良Harris式评分方法进行疗效评价。本组优136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1.49%。结论手术治疗是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DHS是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AF(atlasfixation)系统是最近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椎弓根螺钉技术在有关生物力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国内邹德威等人[1]研制并应用临床的新型脊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系统。主要用于脊椎胸腰段及腰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作者从1997年2月至1998...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椎手术后速发和迟发性脊髓损伤的原因及早期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10年1月间颈椎手术后速发和迟发性脊髓损伤患者10例,2例术后即发现有脊髓功能的部分损伤,8例术后4~10h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部分损伤,进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配合脱水、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及高压氧、针灸、理疗等辅助治疗.结果 9例患者症状缓解,生活完全自理,基本恢复正常;1例患者未完全恢复,但生活能自理.结论 对于颈椎手术后速发和迟发性脊髓损伤早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辅以脱水、营养神经、高压氧及理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期与分期交锁髓內钉固定两处骨折治疗“浮膝”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26例患者(均为Fraser分型I型)行同期(A组)与分期(B组)髓內钉固定,其中A组15例,B组11例。术后分别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情况、骨髓炎及脂肪栓塞发生率,并采用Karlstrom等制订的评定标准评定浮膝损伤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创面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成角1例,短缩1例,骨髓炎2例,脂肪栓塞2例,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6.67%;B组创面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短缩1例,骨髓炎1例,脂肪栓塞4例,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3.63%。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伤性“浮膝”损伤患者如病情允许,宜选用同期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6.
鄢安良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09-1411,142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6月~2010年1月我院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20例,应用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12例。分析其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32例患者成功渡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85.5±20.5)min,手术出血量(640.4±56.5)ml,手术输血量(602.5±20.5)ml,术前Harris评分(39.5±11.5)分,术后Harris评分(91.5±6.5)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64,P<0.01)。术后随访6~24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并发症中,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鄢安良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0):1156-1157,1159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合并不全四肢瘫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1例颈椎结核合并不全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10例,D级9例。术后随访10~66个月,平均(18.6±3.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D级18例,E级14例。4~6个月X线片显示无骨质破坏复发,植骨处均已骨性融合,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死亡2例,其中1例术后4个月死于突发肺部感染,1例术后1年死于脑血管意外。结论:颈椎结核合并不全四肢瘫宜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尽早外科干预;颈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合并不全四肢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2005年10月,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33例,根据AO分型,A1型3例,A2型2例,A3型3例,B1型3例,B2型3例,C1型11例,C2型5例,C3型3例。疗效评价根据Kolmert的评定标准,分优、良、可、差4级。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0(50~100)min、平均手术出血量550(400~700)ml。随访时间6.2月(4~20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8月。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功能恢复:优18例(54.55%),良10例(30.30%),可3例(9.09%),差2例(6.06%)。优良率为84.85%。结论动力髁螺钉是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一种较理想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边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双边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35例。结果本组3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5年(6个月~8年),骨折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其中优16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7%。结论双边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靠,愈合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