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在威海市立医院接受妇科宫腔镜手术的96例女性患者,年龄18~60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取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研究组采取右美托咪定、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入室(T0)、Ramsay评分达到5分时(T1)、扩宫颈时(T2)、苏醒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丙泊酚的用量、术后苏醒时间以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T1时MAP、HR和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68.5±8.9)mmHg比(59.3±7.5)mmHg(1 mmHg=0.133 kPa)、(75.3±6.4)次/min比(60.5±7.7)次/min、(98.5±0.6)%比(95.5±1.1)%,均P<0.05];T2时MAP和HR低于对照组[(73.8±10.1)mmHg比(83.5±11.8)mmHg、(76.1±9.7)次/min比(89.7±8.7)次/min,均P<0.05];对照组术中丙泊酚的用量大于研究组[(269.2±29.2)mg比(216.7±25.2)mg,t=9.430,P<0.001];苏醒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6.9±1.3)min比(5.5±1.2)min,t=5.482,P<0.001];术中对照组体动反应、呼吸抑制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25.0%(12/48)比4.2%(2/48)、31.2%(15/48)比6.2%(3/48),均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妇科宫腔镜手术麻醉,术中循环呼吸平稳,术后苏醒快,可控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Continuous 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 CLCFD)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中是一项常用的技术,具有创伤小、可调节流速、痛苦小、效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找一种最佳的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方法用于小儿门诊手术.方法 将200例门诊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用单用丙泊酚,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氯胺酮或吸入七氟烷的复合麻醉方法,并记录患儿入室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术中MAP、HR、ECG、SpO2,并与术前相比较,观察并比较各组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或复合吸入七氟烷麻醉,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用药量少,麻醉并发症少,苏醒迅速.结论 笔者认为小儿门诊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或复合吸入七氟麻醉方法烷安全,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都淑萍  赵秀芳  徐伟 《现代保健》2009,(24):196-196
基于麻醉后患者因术前麻醉药物的应用、植物神经调节的失衡及术中失血、失液等因素的影响,有碍正常血压的调节,以致摆放体位、转送患者易发生低血压等心血管事件,应引起注意,本文将结合病例报道,就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麻醉中伴发冠状动脉综合症(CAS)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稳定,处理复杂。结合本例报道,就其诱发原因、处理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为一种业已熟知的临床现象,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可能由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迅速苏醒、疼痛(创伤、咽喉炎、膀胱膨胀等)、诱导期紧张、低氧血症、气道梗阻、喧闹的环境、麻醉持续时间、患者的个性、术前用药和麻醉的类型等因素诱发。本文主要讨论术后躁动的可能原因,提供更好的识别和预防此类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Continued 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LCFD)穿刺点的解剖学依据和提高引流效果。方法选择64例行腰椎MRI检查的成年人,正中矢状面扫描进行穿刺点解剖学测量分析,即从L3-4和L4-5椎间盘的中点做一与椎管垂直的直线,命名为H1和H2线;该线与椎管前后径交点的中点即为两椎间隙的测量点(A点为L3-4,B点为L4-5)。分别测量A、B点到脊髓圆锥和硬膜囊终点的直线距离,H1和H2线与皮肤的交点S1和S1到蛛网膜下腔的距离。结果S1和S1到蛛网膜下腔的距离分别为(51.3±7.4)mm,(53.3±8.4)mm。A、B点到脊髓圆锥的距离分别为(90.1±16.4)mm,(121.9±17.3)mm;A、B点到硬膜囊终点的直线距离分别为(91.1±14.4)mm,(61.6±13.0)mm。比较A、B点到脊髓圆锥的距离及B点到脊髓圆锥和硬膜囊终点直线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选L4-5间隙穿刺头向置管;若选择L3-4间隙穿刺,头向和尾向置管都可行,但头向置管有利于引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一种最佳的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方法用于小儿门诊手术。方法将200例门诊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用单用丙泊酚,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氯胺酮或吸入七氟烷的复合麻醉方法,并记录患儿入室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术中MAP、HR、ECG、SpO2,并与术前相比较,观察并比较各组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或复合吸入七氟烷麻醉,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用药量少,麻醉并发症少,苏醒迅速。结论笔者认为小儿门诊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或复合吸入七氟麻醉方法烷安全,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全麻气管插管时诱发反射性心脏停搏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病历报告患者 ,女 ,5 6岁 ,体重 6 5kg ,因头痛 5h于 2 0 0 4年 5月 2 6日入院 ,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经治疗后出血症状消失 ,后行脑血管造影 ,确诊为右大脑中动脉瘤 ,拟在全麻下施行脑动脉瘤夹闭术。入院后血糖 8.0mmol L ,经胰岛素治疗 ,术前血糖 7.2 7mmol L ;低密度脂蛋白 3.35mmol L ;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缓 ,T波压低 ,HR 5 4次 min ;复查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LABB) ,HR 78次 min。ASAⅢ级。术前 30min肌注苯巴比妥 0 .1g ,阿托品 0 .5mg ,入手术室时BP 136 87mmHg ,HR 78次 min ,R 18次 min ,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