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按心脏有无损害分类:可以分为两型:①特发性VT:心脏元器质性损害,常无原因可查,较为罕见.②心脏器质性损害性VT:主要有以下原因:AMI在24小时内发生的VT为“早期VT”,特点为持续时间短,容易转室颤;OMI:主要由于并发室壁瘤,心肌大块疤痕及(或)LVEF≤30%;右室发育不全;容易发生室性异位节律,即所谓的“致心律失常的右室异常”;冠心病:由于心肌缺血及冠脉再灌注;心肌病:由于心肌损害;心肌炎:由于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
定量了解肺动脉压力是临床心脏病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先天性心脏病还是后天性心脏病(特别是瓣膜病),肺动脉压力是决定手术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定性判定肺动脉高压的存在.包括 M 型超声心动图的“a 波消失”,“肺动脉瓣中期关闭”,  相似文献   
3.
4.
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凝血、纤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对部分患者跟踪观察。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以及20例正常人的尿纤维蛋白肽A(FPA);并用相应方法同步测定了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PAI)活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尿纤维蛋白肽A值增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PAI活性升高,tPA活性降低。且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之间上述指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凝血、纤溶指标对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心力衰竭的治疗有许多新的进展。合理使用这些治疗措施,可使一些所谓的“难治性心衰”获得满意的疗效。为此,本刊编辑部特约滨州医学院张文博副教授组织笔谈,邀请了省内外专家、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交流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我院1987~1993年收治的20例(Delayed cardiac sudden Death,DCSD)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本组病例的诊断依据 (1)全部连续住院病例均符合WHO所规定的AMI诊断标准。(2)自症状出现到死亡时间在2小时内发生意外死亡。(3)排除非心脏性猝死。(4)AMI距猝死的时间为14~33天,平均19.9天。 1.2 观察猝死因素有以下10项 (1)年龄;(2)性别;(3)梗塞部位,(4)梗塞后心绞痛发作伴有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5)束支传导阻滞。(6)糖尿病病史。(7)测定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c间期=QT间期/(R-R)~(1/2)。(8)行为应激因素。(9)心室晚电位(SAE)检查:采用美国先进公司ARI所设计的仪器,诊断标准为滤波QRS间期(QRS-D)<120ms,始末QRS<40mcv(LAS-40)<39ms,始未40ms向量电压均方根(RMS-40);>20mcv。3项中2项>正常值即为异常,滤波范围40~250H_2,噪声<0.6mcv。当QRS因束支阻滞增宽时QRS-D不计,另2项不正常仍按异常计。(10)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各房室腔大小及室壁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栓前状态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及其机理,对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0例NIDDM、21例UA+NIDDM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vWF:Ag)、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以及尿纤维蛋白肽A(FP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和NIDDM及UA+NIDDM患者以上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心绞痛和NIDDM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倾向或血栓形成。提示心绞痛和NIDDM患者可能有共同的血栓前状态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8.
休克为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临床急症,是多器官衰竭的原因之一,死亡率较高。近年来,休克的诊断与治疗有较大进展。 1 休克的概念 1.1 何为休克休克是以循环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衰竭。体克导致组织脏器血液灌注不足,使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信使失调,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所以休克是一种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综合征。血压下降导致休克,而休克的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 1.2 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的内毒素和类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迷走神经的M-受体和交感神经的α-受体兴奋,导致以微循环障碍为主要改变的急性循环衰竭。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有特异之处。  相似文献   
9.
第39讲高血压病的近代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军  都本洁 《临床荟萃》1999,14(8):382-384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进一步观察证明,它是"心脑血管系统与肾脏内分泌系统疾病",对身体健康危害较大.高血压病是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冠心病与Ⅱ型糖尿病的总祸根,为人类的第一杀手.高血压病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没有有效的防治.近年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有许多新观点,了解这些观点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减少其危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老年保健益寿延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本洁 《临床荟萃》1999,14(14):666-668
人的寿命本来可以活到120~150岁高龄,世界上有人年过两百多岁,我国百岁以上老人偶尔可见.河北省河间县7个乡镇,204个行政村,90岁以上老人154人,其中百岁以上老人9人,大部分生活仍能自理.然而大多数人因患病而提前死亡.假如注意老年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肯定会延长寿命.由此可见,注意老年保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