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3.
郭雨凡  任淑珍  李敏  谢燕 《中草药》2020,51(20):5137-5147
目的制备含功能性油的水飞蓟宾超饱和自纳米乳(SLB-S-SNEDDS),并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外评价研究,以提高难溶性药物水飞蓟宾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铁氢化钾还原力与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筛选功能性油脂;伪三元相图考察乳化剂乳化能力;测定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等考察混合油相比例与载药量;相容性与溶出度实验筛选促过饱和物质并考察其质量浓度;从外观、粒径分布、自乳化效率、形态学等方面表征SLB-S-SNEDDS,并进行溶出度、抗氧化能力、细胞毒性等体外评价。结果所得SLB-S-SNEDDS处方为(1)小麦胚芽油/Capryol 90-Cremophor ELP-Transcutol HP与(2)沙棘籽油/Capryol 90-Cremophor ELP-Transcutol HP,1 g基质(包含0.043 g小麦胚芽油或沙棘籽油、0.387 g Capryol 90、0.380 g Cremophor ELP、0.190 g Transcutol HP),水飞蓟宾的添加量为各组分平衡溶解度之和的20%,Soluplus的添加量为上述总质量的0.1%。小麦胚芽油、沙棘籽油体系分别为淡黄色、亮黄色透明状均一液体,2种体系自乳化分散后均呈近球形白色扁平乳滴,粒径约为50 nm,乳化时间均为65 s。与药物原料及SLB-SNEDDS相比,SLB-S-SNEDDS中水飞蓟宾的累积溶出率8h内均维持在85%~110%,表明该体系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度。SLB-S-SNEDDS与铁氰化钾反应后的吸光度(A值0.452~0.782,0.488~0.765)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39.09%~96.02%,30.54%~89.20%)均高于相应质量浓度下水飞蓟宾原料的A值与清除率(0.411~0.760,22.89%~63.21%),表明2种处方体系均能提高水飞蓟宾的抗氧化能力。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在5、10μmol/L药物浓度下,水飞蓟宾原料组、水飞蓟宾S-SNEDDS组及其相应的空白S-SNEDDS组细胞生存率均90%,说明SLB-S-SNEDDS及其所用辅料对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毒性较小、安全性较好。结论制备的含功能性油SLB-S-SNEDDS在提高水飞蓟宾累积溶出率的同时,增强了其抗氧化能力,为将超饱和自纳米乳(S-SNEDDS)用于改善难溶性药物水溶性及其生物活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强对阿德福韦酯致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致低血磷性骨软化症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本文2例均有长期乙肝病史,分别口服阿德福韦酯6年和5年,后出现骨关节疼痛症状,查血肌酐轻度升高,血磷降低,经相关检查排除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符合阿德福韦酯所致肾小管损害引起的低血磷性骨软化症,停用阿德福韦酯并予补磷等治疗后病情改善。结论提高对阿德福韦酯所致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认识,是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多中心调查苏州地区风湿科羟氯喹(HCQ)的应用情况及长期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苏州4家综合性医院风湿科(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苏州市中医院、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专门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一般情况、诊断、羟氯喹使用方法与疗程、用药持续性、疗效与依从性、合并用药、用药过程中眼科及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妊娠期使用情况等。结果共纳入856例,其中男性68例(7.9%),女性788例(92.1%)。疾病分类: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含RA继发干燥综合征)1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25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1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167例,其他104例,重叠综合征(RA合并SLE)1例。HCQ用药疗程:最短0.5年,最长22.75年,平均(3.59±3.08)年。用药剂量:0.2g/d 604例,0.4g/d 424例;先后使用0.4g和0.2g的共193例;其他21例。连续使用721例。出现不良反应183例,其中男7例,女176例。分布于RA 30例,SLE 105例,APS 2例,SS 31例,其他15例。眼科不良反应70例次,相关性肯定4例次。眼科检查:每年1次121例(14.1%),每2年1次68例(7.9%)。皮肤不良反应92例次,相关性肯定8例次。其他系统不良反应少且均不能做出肯定性相关判断。连续用药、合并抗风湿药物与总不良反应相关联且连续用药或合并抗风湿药物分别与眼科、皮肤不良反应显著相关联。眼科不良反应与用药疗程相关联,服药7年以上眼底不良反应增高。合并妊娠37例,妊娠期全程使用HCQ 17例,仅见非药物相关新生儿缺陷1例。结论 HCQ在苏州地区风湿科主要用于治疗SLE、SS、RA、APS,HCQ用药规范但眼科随诊监测多不规范。不良反应以皮肤和眼科为主,连续用药、合并抗风湿药物是不良反应关联因素。长期使用HCQ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白塞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病 (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疾病 ,临床上以复发性的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葡萄膜炎和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除了眼部的侵害外 ,其它的常见表现都是自限性的。葡萄炎的反复发作可以引起失明。BD不仅是慢性的、持续的炎症性疾病 ,而且呈现急性炎症反复发作。其次 ,还可累及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和大的静脉 ,甚至可危及生命。白塞病的易感性与HLA—B5 1等位基因的出现有着紧密的联系。环境因素如感染也和白塞病的发病有关。1 诊 断  因为BD没有能确定诊断的病征及实验室检查 ,所以对此诊断只能基于 1990年国际BD研究小…  相似文献   
8.
风湿病抗核小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以ELISA法检测AnuA,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抗dsDNA).共检测146例SLE,169例对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多发性肌炎(PM)、骨关节炎(OA)、系统性硬化症(SSc)、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强直性脊柱炎(As)和30例正常人.结果 SLE组中60.9%血清AnuA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AnuA的滴度以SLE组最高,除SLE外,AnuA阳性也见于RA(10/80)、SSc(5/16)、pSS(2/15)、MCTD(1/5)和As(1/34).在SLE中AnuA、ANA、抗dsDN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9%和87.2%、94.5%和56.8%、43.2%和98.9%.AnuA和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敏感性为65.1%.AnuA与抗dsDNA两抗体相关,但两抗体并不完全重叠.结论 AnuA对SLE诊断有重要价值,敏感性显著高于抗dsDNA且可与之相互补充,特异性低于抗dsDNA,也可见于其他风湿病.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CAC、IL—12及iNOSmRNA表达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病因和病理生理两方面研究ACA、PBMCiNOSmRNA表达和IL 12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测定ACA和IL 12 ,RT PCR方法检测PBMCiNOSmRNA表达。结果 患者组IgG型AC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IgM型ACA(P <0 .0 5 ) ;4 0岁以下患者组ACA阳性率明显较 4 0岁以上组高 (P <0 .0 5 )。部分患者检出PBMCiNOSmRNA表达。血清NOS活性增高同iNOSmRNA表达存在一致性 ,IL 12与其表达间无相关性 (P <0 .0 1)。结论 ACA主要为IgG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4 0岁以下的患者与ACA关系更为密切。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 ,PBMC可以表达iNOSmR NA并增加NOS活性 ,但IL 12不是其表达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白芍总甙(TGP)联合天晴甘平治疗结缔组织病并发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的有效性,以熊去氧胆酸(UDCA)为对照。方法选择PBC患者28例,分为TGP组和UDCA组,分别予以TGP+天晴甘平和UDCA+天晴甘平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分别测定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CT、AST、GGT、AL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TGP组和UDCA组在肝酶改变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胆红素下降方面UDCA起效较TGP快(P〈0.05)。两组副作用均轻微。结论白芍总甙可用于治疗P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