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中暑内毒素血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CD14和Toll样受体4 (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组、高温组、生理盐水组和青蒿琥酯组(均按60 mg/kg连续5 d腹腔注射),常温组在干球温度25℃±0.5℃、相对湿度43%±5%的条件下暴露2 h,其他组在干球温度35℃±0.5℃、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热暴露,观察不同时间点(1、2 h)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CD14和TLR 4 mRNA的表达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常温组CD14和TLR 4 mRNA表达分别为0.34%±0.047%和0.31%±0.062%;高温1 h组分别为0.53%±0.085%和0.45%±0.049%,与常温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在2 h时呈现继续升高的趋势;生理盐水1 h组CD14和TLR4表达升高,但在2h时有轻度下降;青蒿琥酯1 h组CD14和TLR4的表达则分别为0.26%±0.051%和0.25%±0.084%,并在2 h有轻微的下降。各组TNF-α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与CD14、TLR 4变化基本一致的趋势。结论青蒿琥酯能明显降低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上CD14和TLR 4的表达,减少TNF-α的产生,这可能是其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青蒿琥酯拮抗小鼠中暑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暑是环境高温和/或剧烈体力活动时,因热的作用而引起的一组急性热致疾病.预防和控制中暑及其并发症是医学研究的重点,中暑内毒素血症就是其中要克服的难题。青蒿琥酯是近来发现具有抗外源性内毒索血症的新药物,但其在中暑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探讨阶段。本通过建立中暑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观察青蒿琥酯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为该类药物在重症中暑治疗中的应用打下基础。方法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热毒平组、西黄芪胶组、高温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鸡红细胞和中性红法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MTT法观察其能量代谢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血中TNF-α的值。结果热毒平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A值:0.473±0.045)明显高于西黄芪胶组(A值:0.233±0.030)、高温对照组(A值:0.261±0.029)、生理盐水组(A值:0.262±0.029)(P<0.01),接近正常对照组(A值:0.465±0.039);能量代谢水平高于其他4组(P<0.01);热毒平组小鼠血浆TNF-α含量〔(54.25±1.63)pg.mL-1)〕明显低于西黄芪胶组〔(211.26±7.17)pg.mL-1〕、高温对照组〔(227.64±12.02)pg.mL-1〕、生理盐水组〔(205.91±16.01)pg.mL-1〕(P<0.01),接近于正常组〔(51.81±2.58)pg.mL-1〕。结论提高巨噬细胞能量代谢,增强其吞噬能力,是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症模型进行治疗,并探索其中可能存在信号通路,为评价其作用打下实验基础。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单纯病毒感染)、模型组(高脂饮食+湿热环境+病毒感染)、阳性药物组(模型组+病毒唑)、蒿芩清胆汤组(模型组+蒿芩清胆汤)。造模成功后取小鼠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切片NF-κB阳性光密度值;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RT-PCR的方法检测其NF-κBmRNA的表达,测定各组小鼠肺指数并计算肺指数抑制率,再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蒿芩清胆汤组的小鼠肺病变程度明显好转,肺组织NF-κB的阳性表达及腹腔巨噬细胞NF-κB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症疗效显著,而它是通过下调NF-κB的表达来干预肺泡内炎症反应,减少肺组织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青蒿琥酯(artesunate,AR)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损伤状态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分别加入LPS和不同浓度的AR(2.5,5,10,20μg/ml),于37℃、5%CO2条件下共同孵育24h,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细胞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的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性介质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 1μg/ml的LPS刺激后,巨噬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上NF-κB的表达及炎症介质NO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加入AR后,随AR浓度的增加逐渐下调LPS升高的(NF-κB)mRNA表达及N0含量,且与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蒿琥酯可明显降低内毒素诱导的巨噬细胞NF-κB的表达,减少NO的分泌可能是其抗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40名健康战士分为锻炼组(TG)和对照组(CG)。对TG进行了湿热地区夏季长跑锻炼增强抗热能力的观察。结果表明:TG直肠温度、股温、心率、出汗较锻炼前显著降低,疲劳症状发生率和自认疲劳分级、血乳酸、血压和心脏功能指数明显改善,VO_2max和PWC_(170)大大增高。CG则变化不大。可见高温长跑锻炼10(天)次,能够明显增强战士的抗热和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RPC离子通道通过p53通路参与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诱导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方法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经RT-PCR检测TRPC1-6的表达;给予SNP处理后,通过Real-time RT-PCR检测p53下游靶基因Bax、Apaf-1、PUMA和Survivin的表达;给予TRPC通道阻断剂和激活剂,检测其是否影响SNP诱导的p53下游靶基因表达。结果 TRPC在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上广泛表达。SNP处理神经元4、8、24h后,p53下游靶基因Bax、Apaf-1和Survivin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PUMA则在3个时间点分别增加至1.94、1.86和1.90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PC通道阻断剂2-APB,可降低SNP诱导的PUMA上调(1.91vs1.12)(P〈0.01)。结论 TRPC通道可以通过调节PUMA的表达参与SNP诱导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8.
摘要:现场实验教学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需要,组织学生到实际生产、生活和工作场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是补充和延伸课堂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南方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为例,通过采用参观式、综合性、设计型、野外模拟型等现场实验教学模式,综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与实际工作接轨的能力。此外,本文还从现场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场地的选择、教师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预防医学现场式实验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小鼠肝炎病毒A59株(MHV-A59)和大肠杆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2种小鼠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从肝脏核因子KB(NF-κB)表达探讨温病湿热证的部分致病机制。方法:①温病湿热证的致病机制: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茵组共3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肝脏NF-κB;②造模因素在MHV-A59温病湿热证致病机制形成中的地位: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湿热组(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造模)、病毒组(单纯MHV-A59造模)共4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肝脏NF-κB;③清热祛湿类方药的对温病湿热证机制的反证: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药组(模型组用蒿芩清胆汤治疗),B药组(模型组用黄连解毒汤治疗)、C药组(模型组用三仁汤治疗)等5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肝脏NF-KB表达。结果:模型组、肠茵组肝脏NF-KB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P〈0.01)。病毒组、模型组肝脏NF-KB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湿热组较正常组升高不明显(P〉0.05),病毒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B药组肝脏NF-κB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脏NF-κB表达增强是温病湿热证共同的致病机制之一,在MHV-A59温病湿热证形成中,MHV-A59因素主导着炎症;清热祛湿类方药具有不同程度降低肝脏NF-κB,反证了温病湿热证的上述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核因子-κB(NF-κB)和血清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方面对小鼠冠状病毒性肝炎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4周龄雄性BALB/c小鼠,以鼠肝炎冠状病毒(MHV-A59)和大肠埃希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MHV-A59鼠肝炎模型和大肠埃希菌鼠肝炎对照模型,以正常健康小鼠为空白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肝脏NF-κB表达[吸光度(A)值],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冠状病毒模型组、大肠埃希菌对照组小鼠肝脏NF-κB表达分别为A=0.305,A=0.245;外周血Th1/Th2(IFN-γ/IL-4)比值分别为(2.17±0.16),(2.09±0.06)pg/mL,均比正常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冠状病毒模型组升高更明显。结论肝脏NF-κB表达增强及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小鼠冠状病毒性肝炎的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