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黄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同时为该药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IGF-1含量的变化;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剥离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大鼠血清TG、TC、LDL、MDA含量明显降低,而SOD活性增高;HDL-C升高.大黄虫丸组血清NO较模型组明显升高、ET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壁内膜显著增厚向管腔突起,可见粥样斑块形成,给大黄虫丸的大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论: 大黄虫丸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通过降血脂、抗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方面,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危重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儿进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并发NPE的患儿在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适当液体复苏、亚低温治疗、配合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降低肺静脉压力等综合治疗的同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20...  相似文献   
3.
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赏 《护理研究》2005,19(12):2666-2666
肝性脑病(HE)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是各种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病死率高。但98%的病人有比较明确的诱因,积极去除诱因是治疗HE的关键。护理人员对46例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理分级和分期频数分布情况及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半定量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进行肝组织活检的CHB患者118例,HBeAg阳性组57例,HBeAg阴性组61例。所有病例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诊断,免疫组化标记肝组织中α-SMA及TGF-β1表达,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对比2组α-SMA与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HBeAg阴性组炎症分级G3~4级、纤维化分期S3~4期患者明显多于HBeAg阳性组;TGF-β1表达在1分组HBeAg阳性组频数分布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而在3分组及4分组中HBeAg阴性组频数分布明显多于HBeAg阳性组;α-SMA在3分组及4分组中HBeAg阴性组频数分布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更需要进行早期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TGF-β1及α-SMA的阳性表达情况可评估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2]。本文将我院ICU病房2010年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疗效。方法172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观察2组疗效,观察研究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BDIL)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水平。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人工肝后 ALT、AST、TBIL、DBIL、PT、INR 均低于人工肝前,PTA 高于人工肝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治疗重症肝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1]。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8.
郭赏 《护理研究》2005,19(29):2666-2666
肝性脑病(HE)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1],是各种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病死率高.但98%的病人有比较明确的诱因[2],积极去除诱因是治疗HE的关键.护理人员对46例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及肿瘤致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努力找到干预其机制的方法及对AS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肿瘤致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剥离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大鼠血清TG、TC、LDL、MDA含量明显降低,HDL-C升高,TNF-α含量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壁内膜显著增厚向管腔突起,可见粥样斑块形成,给大黄虫丸的大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论:大黄虫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血脂和下调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1]。近年来,我国局部区域暴发流行时有发生,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好发于春夏季节,5~8月份为其高峰,尤以3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较少见。以发热,手、足、臀部的皮疹或疱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