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HTS)和瘢痕疙瘩(KS)中I型(R I)和Ⅱ型(RⅡ)TGF-β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了解TGF-β受体在人HTS和KS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HTS成纤维细胞(Fb)表面R I和RⅡ有阳性表达,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受体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KS浸润部Fb表面R I和RⅡ呈强阳性表达,中央部未见受体表达阳性的Fb;正常皮肤Fb表面受体表达阴性.提示在HTS形成过程中,不仅TGF-β增高,Fb表面I型和Ⅱ型TGF-β受体也增高,使TGF-β作用放大;TGF-β及其受体可能与KS的浸润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分布的有效诊断方法.方法 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的患者进行双侧乳房MRI薄层扫描(层厚1 mm,t2_ps3d_cor序列),在计算机上运用Amira电脑软件模块对扫描信息分别进行体积重建和表面重建,观察水凝胶的分布范围和部位,并计算其体积.结果 自2007年3月以来,于临床应用23例(46只乳房),其中5例(10只)水凝胶位于乳房后间隙,包膜完整,分布均匀,无移位;6例(12只)注射的水凝胶包膜不完整,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呈多处散在的团块分布;11例(22只)水凝胶浸及胸大肌内、胸大肌后方、乳腺组织内和皮下,1例(2只)外院双侧取除水凝胶术后复查发现仍有少量残留,散在分布于乳腺及变性肌肉组织中.初次就诊的22例(44只)注射水凝胶的总体积为220.309~372.371 ml,平均306.328ml.结论 MRI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注射物的体积和分布范围,可以有效地指导水凝胶的手术取除.  相似文献   
3.
Paget′s病是临床上少见的皮肤肿瘤,乳晕周围Paget′s病由Paget[1]在1874年首次报道,该病分为乳房Paget′s病和乳房外Paget′s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后者多发生在会阴部,由Crocker[2]首次报道。会阴部Paget′s病患者早期多被误诊为湿疹等慢性皮肤病,接受相应治疗后迁延不愈,继而被怀疑为本病而就诊。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93年3月至2002年3月共收治软疣状神经纤维瘤18例,手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TGF - β受体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 ,进一步认识TGF - β及其受体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Ⅰ型和Ⅱ型TGF - β受体染色 ,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增生性瘢痕Fb中能检测到Ⅰ型和Ⅱ型受体 ,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 ,受体表达逐渐减弱 ,直至消失 ;正常皮肤Fb未见受体表达阳性者。结论 ①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 ,不仅TGF - β增高 ,Fb表面Ⅰ型和Ⅱ型TGF - β受体也增高 ,使TGF - β作用放大 ;②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Fb出现表型变异 ,而且Fb表型随病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增生性瘢痕中TGF—β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TGF-β受体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进一步认识TGF-β及其受体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皮肤用增生性瘢痕中I型和Ⅱ型TGF-β受体染色,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增生性瘢痕Fb中能检测到I型和Ⅱ型受体,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受体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正常皮肤Fb未见受体表达阳性者。结论:①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不仅TGF-β增高,Fb表面I型和Ⅱ型TGF-β受体也增高,使TGF-β作用放大;②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Fb出现表型变异,而且Fb表型随病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扩张的前额皮瓣进行环鼻尖缺损的修复,以找到一种规范合理的修复方法。方法:手术分三期进行,第1期手术置入扩张器,第2期手术转移以一侧滑车上血管为蒂扩张的前额皮瓣修复鼻尖周围缺损,必要时植入自体肋软骨进行鼻尖和鼻背的支撑。第3期手术断蒂和修整皮瓣近端。结果:利用扩张的前额皮瓣修复17例鼻尖周围中等程度缺损,皮瓣全部成活良好,修复鼻尖的外观满意,通气功能良好。结论:扩张的前额皮瓣是修复环鼻尖缺损的理想方法,具有安全,外形良好,色泽与周围一致,供区瘢痕较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背阔肌肌皮瓣是乳房再造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该方法存在供区创伤大、组织量有限、术后并发症常见等不足之处[1],El-lio等[2]于1988年报道了扩张的背阔肌皮瓣的应用,但仍然无法有效减少供区创伤。Taylor等[3]于1979年提出了以旋髂深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和分析大汗腺盲视下刮除术与直视下剔除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间在我科行腋臭微创手术并成功随访的346名患者共692侧,按手术方式分为盲视下刮除组和直视下剔除组,统计并比较各组近远期并发症和两年后异味残留情况.结果:盲视下刮除组106侧中,出现并发症10侧(9.4%),其中近期并发症有血肿(7侧)和伤口延迟愈合(1侧),远期并发症为皮下包块形成伴感染(2侧);直视下剔除组586侧中,出现并发症共119侧(20.3%),其中近期并发症有血肿(56侧)、伤口裂开(18侧)、皮肤坏死(9侧)和伤口延迟愈合(11侧),远期并发症有皮下包块形成伴感染(8侧)、瘢痕增生(16侧)和肩关节活动受限(1侧),直视下剔除术并发症发生率高(P<0.01).上述并发症通过及时处理后皆愈合良好.术后两年随访,仍有异味残留者中,盲视下刮除术组(26侧,24.5%)较直视下剔除术组(43侧,7.3%)多(P<0.01).结论:两种方法对腋臭的治疗都是安全有效的,盲视下刮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但直视下剔除术远期效果好,术后并发症通过合理而及时的措施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 ( HTS)和瘢痕疙瘩 ( KS)中 型 ( R )和 型 ( R ) TGF- β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了解 TGF- β受体在人 HTS和 KS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HTS成纤维细胞 ( Fb)表面 R 和 R 有阳性表达 ,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 ,受体表达逐渐减弱 ,直至消失 ;KS浸润部 Fb表面 R 和 R 呈强阳性表达 ,中央部未见受体表达阳性的 Fb;正常皮肤 Fb表面受体表达阴性。提示在 HTS形成过程中 ,不仅 TGF- β增高 ,Fb表面 型和 型 TGF- β受体也增高 ,使 TGF- β作用放大 ;TGF- β及其受体可能与 KS的浸润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