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MMP-2、MMP-9相关性,及在冠心病中
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03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9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9例,急性心梗(AMI)患者25例,选取38名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Control, C)。留取研究对象
5 ml静脉血,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2)、MMP-9、ICTP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
析。结果SAP 与C 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 水平稍增高,P>0.05。UA 组与SAP 组、C 组比较血清MMP-2、
MMP-9、ICTP水平升高,P<0.05。AMI组与SAP组及C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升高,P<0.05。AMI组与UA组比
较,血清MMP-2、MMP-9、ICTP均无显著差异,P>0.05。ICTP与MMP-2、MMP-9都具有正相关性(P<0.05);与斑块纤维组成比
例呈负相关,与脂质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CTP水平升高可提示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与MMP-2水平
相关,可作为无创性的ACS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并使用左旋氨氯地平灌胃,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实验性大鼠腹主动脉瘤的影响. 方法:选取Wistrar大鼠40只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将所有大鼠进行手术建模,对照组大鼠于术后进行生理盐水灌注,实验组大鼠进行左旋氨氯地平混悬液灌注,共连续给药14d,分别对大鼠手术灌注前、灌注后即刻以及给药治疗后腹主动脉直径进行测量并记录,并使用弹力蛋白-胶原染色(VVG)和苏木素-伊红染色(HE)处理所有样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对所有样品的MMP-2和MMP-9蛋白表达进行检测;使用组织原位杂交法对MMP-2 mRNA和MMP-9 mRNA进行检测.结果:灌注后的即刻腹主动脉直径在对照组和实验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给药14d后实验组的腹主动脉直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腹主动脉瘤形成率为65%对照组为100%(P<0.05);HE染色、VVG染色均显示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的腹主动脉管壁组织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量呈阴性或弱阳性对照组呈现阳性(P<0.05)与原位杂交实验结果类似(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拥有控制实验性大鼠腹主动脉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地氯雷他定(或地洛他定)和慢性荨麻疹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从2000年1月到20008年4月的Cochrane图书馆、PubMed、BIOSISPreview、BlackWell、VIP、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所有关于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运用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个RCT,包括344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其中有6个采用双盲评价疗效,一个使用单盲评价疗效,其余12个均未使用盲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地氯雷他定与氯雷他定、咪唑斯汀、盐酸西替利嗪及特非那定的疗效相当,其RR(95%CI)分别为1.04(0.99,1.09)、0.99(0.92,1.07)、1.05(0.97,1.13)和1.10(0.84,1.44);与咪唑斯汀、盐酸西替利嗪及特非那定的安全性相当,其RR(95%CI)分别为0.84(0.45,1.58)、0.67(0.39,1.15)、0.44(0.17,1.10)。地氯雷他定比氯雷他定安全性略优[RR=0.74,95%CI(0.55,1.00)。结论地氯雷他定是一种口服、有效、安全的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对内皮祖细胞(EPC)中Notch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
核细胞并培养,FITC-荆豆凝集素I、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进行鉴定。取生长7~14 d EPC,分为对照组、10 和
20 mg/L CRP干预组,培养48 h后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检测各组EPC增殖、迁移和粘附
能力。采用RT-PCR 检测不同浓度CRP 对EPC 中Notch 信号通路mRNA的影响,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Notch-1 及其配体
Jagged-1 的蛋白基因表达。结果外周血分离获取的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形成了典型的EPC集落,经荧光双染证实为
EPC。CRP(10、20 mg/L)组EPC数量分别为(61±3)、(54±3)个,对照组EPC数量为(71±4)个。CRP各组EPC在490 nm吸光度值
分别为0.287±0.046、0.211±0.042,对照组为0.386±0.044。与对照组相比,CRP各组EPC黏附数量和迁移数量均显著减少(P<
0.05)。CRP处理48 h 后EPC中Jagged-1 和Notch-1 mRNA含量明显增加,其中10 和20 mg/L组Jagged-1 mRNA分别升高了
3.84 和10.70 倍,Notch-1 mRNA 分别升高了2.97 和3.58 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和20 mg/L CRP 处理组
Jagged-1和Notch-1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P处理后EPC的Notch信号通路表达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提示该
通路可能是CRP影响EPC生物学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广州市海珠区社区居民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冠心病(CH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血糖早期干预及CHD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抽取该地区45岁以上社区居民1800人,以空腹指尖血糖≥5.6mmol/L为初筛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择期进一步以问卷调查、抽血化验及体格检查等方法收集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组、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组3组.比较各组CHD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应用Framinsham CHD预测模型预测10年内CHI)发病风险.结果 (1)海珠区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组患病率为11.00%,糖尿病组发病率为7.56%.(2)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但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的CHD 10年风险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患者人群的CHD 10年危险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者,但两组之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异常与CHD关系密切,早期控制血糖对防治CHD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部分睡眠剥夺(PSD)对健康大鼠心电活动的影响,间接判断PSD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n=9)和对照组(n=9)。于PSD前1d及PSD后1、4、7、10d测量体重并进行体表心电图(S-ECG)检查。于最后一次PSD次日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查血清生化指标(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血清一氧化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E-选择素)浓度。结果与PSD前比较,实验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对照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SD后4、7、10d,实验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P0.05)。与PSD前比较,实验组QRS时限增宽,QT间期、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校正QT间期离散度增加,P波振幅增高,ST段下降,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PSD后1d,两组ST段高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SD后1、4、7、10d,两组QT间期和校正QT间期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SD后4、7、10d,两组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SD后10d两组心率及P波振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血葡萄糖浓度降低,甘油三酯浓度降低(P0.05)。结论短期PSD可明显影响心电活动,影响血糖、血脂代谢,并可能造成心肌损伤。心电活动的异常表现可间接反映前述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