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及其临床采样流程,并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采用CAPCELL PAK C18(4.6 mm×250 mm,5.0 μm)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A为5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流动相B为混合有机相(乙腈:甲醇:水=7:2:1),A:B(V/V,93:7),流速1.0 mL·min-1,波长为254 nm,盐酸雷尼替丁为内标,以ACP-1去蛋白剂沉淀蛋白,旋涡离心后进样30 μL分析,同时考察全血中两药在不同抗凝管、不同温度下放置不同时间的稳定性。结果: 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血浆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是0.57~267.34 μg·mL-1、0.54~208.49 μg·mL-1,低、中、高质控样品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萃取回收率分别为90.9%~95.4%、88.6%~97.7%;全血稳定性试验中,以EDTA-K2管采血的头孢他啶与头孢吡肟血浆在6℃及24℃下均能稳定48 h,37℃下稳定10 h;而以肝素钠管采血的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血浆在6℃及24℃下能稳定24 h,37℃下能稳定4 h。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并根据全血稳定性结果建立了一套临床采样流程,为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TDM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美罗培南的血药浓度,结合其稳定性研究制定临床采样流程,并应用到治疗药物监测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取上清加水稀释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Venusil HILIC(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为50 mmol·L-1磷酸二氢钾含0.05%甲酸-乙腈(30:70,V/V);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99 nm;柱温40℃;分别考察美罗培南全血、溶血样本在不同温度、不同采血管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美罗培南在0.38~71.3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定量下限为0.38 μg·mL-1,低、中、高浓度的萃取回收率在101.87%~107.89%,日内、日间RSD均小于2.81%;以EDTA-K2为最佳的临床采血管,EDTA-K2管和肝素钠管中的美罗培南能在室温(19~22℃)下稳定4 h;溶血样本在2~6℃冰箱存放7 h稳定,但相对于EDTA-K2管和血浆质控,肝素钠管会使美罗培南检出率偏高;血浆样本在室温(19~22℃)、2~6℃冰箱内6 h、-40℃冻存20 d、-40℃反复冻融3次均稳定。结论:建立的TDM临床采样流程充分考虑了临床采样的实际情况并能确保美罗培南药物的稳定性及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满足临床血药浓度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他唑巴坦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布情况,评估头孢噻肟/他唑巴坦不同给药方案下%fT>MIC≥50%达标率,为该药临床给药方案的筛选及优化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噻肟单药、头孢噻肟/他唑巴坦(他唑巴坦固定质量浓度4 μg·mL-1)及头孢噻肟/他唑巴坦(6∶1)对临床分离菌株的MIC值,计算MIC50及MIC90,并统计MIC的分布情况。运用蒙特卡洛模拟(MCS)计算不同给药方案下头孢噻肟/他唑巴坦达目标 PK/PD靶值的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相比与单药头孢噻肟,头孢噻肟/他唑巴坦(他唑巴坦固定质量浓度4 μg·mL-1)及头孢噻肟/他唑巴坦(6∶1)对于实验菌株的MIC50和MIC90均明显降低。头孢噻肟/他唑巴坦(他唑巴坦固定浓度4 μg·mL-1)所有给药方案下的CRF均大于90%;头孢噻肟/他唑巴坦(6∶1)仅3.0 g q8h静滴4 h和6 g q24h持续静滴给药方案下CRF大于90%。当MIC≤2 μg·mL-1时,头孢噻肟/他唑巴坦所有给药方案均能使PTA>90%。当MIC≤8 μg·mL-1时,q8h及24 h持续静滴方案下的PTA>90%。结论:对于国内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头孢噻肟/他唑巴坦钠(6∶1)的配伍明显提高了头孢噻肟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作用。对于肾功能正常患者,当MIC≤2 μg·mL-1时,可以选择头孢噻肟/他唑巴坦2 g q12h给药方案,对于高MIC菌株,日剂量不变时,q8h方案比q12h方案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奥美沙坦酯原料药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WelchromC8柱(4.6*150,5um),以乙腈-磷酸缓冲盐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6nm。结果:确定了奥美沙坦酯合成中引入的6个杂质以及奥美沙坦酯的峰位置,主峰能与相邻杂质峰较好的分离。杂质含量均小于0.1%。结论: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简准确、快捷,可有效的控制奥美沙坦酯中的有关物质。  相似文献   
5.
郭思维  杨璇  张菲  洪强 《当代医学》2022,28(11):155-157
目的 分析评估孕妇产检中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与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次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行产检的孕妇96名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小板抗体检测,根据分娩史分为初产妇组(n=50)和经产妇组(n=46);依据分娩方式将经产妇组分为自然分娩组(n=30)与剖宫产组(n=16);根据产妇妊...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二维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大体积进样(2D-HPLC-LVI)方法测定利福平血浆浓度,为利福平的治疗药物监测提供分析手段。方法:2D-HPLC-LVI包括萃取系统和分析系统。萃取柱为Venusil-SCX(100 mm×4.6 mm,5μm),分析柱为Xtimate-C18(250 mm×4.6 mm 5μm);两系统通过六通阀连接,采用"中心切割"模式及陷阱柱转移目标物;检测波长为333 nm,样品经蛋白沉淀,进样量为100μL,采用外标法计算结果。结果:利福平在0.20~20.00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最低定量限0.12μg/mL,绝对回收率102.7%~104.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7.2%。结论:2D-HPLC-LVI测定人血浆中利福平的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准确度高、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7.
摘要: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以“肾毒性”问题尤为突出,不容忽视。本文归纳了抗菌药物肾毒性的临床表现、毒性机制和危险因素,以期为抗菌药物所致肾毒性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临床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重症感染患者首次治疗药物监测(TDM)后的峰谷浓度及PK/PD参数达标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哌拉西林血药浓度,以本研究组建立的简易数学模拟法为基础,分别计算fT>MIC ≥ 50%及100%的比例,并分析不同MIC值下各PK/PD目标值的达标情况。结果:58例患者的首次谷浓度为(31.68±44.33)μg·mL-1,峰浓度为(206.59±101.37)μg·mL-1,有5例(8.6%)患者首次谷浓度超过5 MIC,患者个体间变异较大;fT>MIC ≥ 50%及100%的达标率分别为62.07%和36.21%。58例患者中7例确认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病原菌感染(MIC ≥ 128 μg·mL-1),当按耐药菌的最低MIC值(128 μg·mL-1)计算时,其fT>MIC ≥ 50%及100%的达标率仅为28.57%和0。结论:有必要在重症感染患者中开展基于TDM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脓毒症患儿常用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PK)和药物效应动力学(PD)参数特点。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抗菌药物并使用ECMO治疗的20例确诊或疑似脓毒症患儿为ECMO组, 通过治疗药物监测(TDM)分析抗菌药物PK-PD参数。回顾性收集同科室同期使用万古霉素且未接受ECMO治疗的25例脓毒症患儿作为对照组。用Bayesian反馈法计算患儿的万古霉素个体PK参数, 比较两组间PK参数差异, 分析谷浓度与曲线下面积(AUC)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ECMO组20例中男6例、女14例, 发病年龄47(9, 76)月龄。ECMO组中12例(60%)患儿使用万古霉素, 谷浓度<10 mg/L 7例, 10~20 mg/L 3例, >20 mg/L 2例;AUC/最小抑菌浓度(MIC)(MIC=1 mg/L)<400 1例, 400~600 3例, >600 8例。11例(55%)患儿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50%给药间隔时的血药浓度(简称CT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盐酸乐卡地平片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为进一步控制盐酸乐卡地平片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高血压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有效保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依利特300A-ODS(5μm、4.6x200mm);流动相:乙腈-0.01moL/L乙酸铵溶液-三乙胺(650:350:1)[用乙酸调节pH值至6.0];流速为1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40nm。结果:本方法可检出盐酸乐卡地平片中已知杂质,并能检出高温、光照、强酸、强碱、氧化破坏试验所产生的降解产物,有关物质检查数据表明:本品样品及上市品的有关物质均小于0.75%,单个最大杂质均小0.3%。结论:本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乐卡地平片有关物质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