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与新的固定方法(胶管、寸带法)差异,选择即牢固又简单易行的方法,减少病人意外脱管率,解除病人留置胃管带来的心理负担,消除胶布对固定胃管处皮肤的刺激,减少护士工作量.方法 分析比较我院2009年3月~2009年6月分别采用传统固定方法(109例)与新固定方法(127例)的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情况及病人担心脱管的心理负担.结果 新固定方法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发生率及病人的心理负担状况明显降低,传统固定方法(109例)与新固定方法(127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的固定方法固定牢固、取材方便、简单易行,在我院使用受到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2.
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一种综合的方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 将SD大鼠44只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组);②牙龈炎组(P组)和③牙周炎组(DP组)。P组和DP组肌注醋酸强的松龙,丝线缝扎牙颈部,高糖加自身粪便水喂养。显微镜下观察牙周组织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N组实验全过程中未见明显炎症的出现。P组实验1周出现龈炎表现;4周牙龈上皮明显增生,结缔组织内有比1周时更多的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牙龈指数显著增大。DP组实验7周可观察到牙周主纤维断裂,破骨细胞和牙槽骨吸收,以及牙周袋等典型的牙周炎表现。结论 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的共同作用,4-7周可以造成明显的牙周炎。  相似文献   
3.
4.
以意义性失语并失算为主的脑梗死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70岁 ,右利手。 3d前被家人发现问话时茫然不知所措而就诊 ,在当地医院做CT示脑萎缩 ,诊断为Alzheimer病 ,给予吡拉西坦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略缓解而来诊。查体 :病人意识清楚 ,语言流利 ,意义性失语 ,命名正常 ,左右定向正常 ,计算不能 ,但能背乘法口诀 ,无失及失用。复查CT :左侧侧脑室后角放射冠处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灶 ,大小约 0 .8cm× 0 .8cm ,诊断为脑梗死。用复方丹参、吡拉西坦及化痰通络中药治疗 2周 ,症状基本消失。  讨论 意义性失语的中枢位于颞、顶、枕三叶的交界区 ,即缘上回与角回对视觉、听觉语…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