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本文运用脐血间质干细胞(UCB-MSCs)来源的NSCs治疗CP患儿,并使用神经生长因子(NGF)作为移植后处理因素,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大鼠皮瓣断蒂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任意皮瓣断蒂时间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4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SD大鼠背部3cm&;#215;7.5cm单蒂任意皮瓣为模型,皮下局部注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后,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断蒂时间皮瓣成活率的测定、微血管密度的测定,组织学检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手段来观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皮瓣断蒂时间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结果:局部应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后,皮瓣断蒂时间由7d缩短为5d;组织学检查发现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皮瓣毛细血管新生;生理盐水组微血管密度中1/3段为(26.83&;#177;1.96)个/cm^2,远1/3段为(26.96&;#177;2.11)个/cm^2,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中1/3段为(30.99&;#177;1.93)个/cm^2,远1/3段为(36.11&;#177;2.32)个/cm^2,表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增加皮瓣中远段微血管密度。生理盐水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中1/3段为(22.2&;#177;3.5)个,远1/3段为(18.4&;#177;4.5)个,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中1/3段为(30.8&;#177;3.2)个,远1/3段为(33.2&;#177;5.1)个,表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增加皮瓣中远段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结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大鼠任意皮瓣早期断蒂,其机制可能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直接促进血管再生及通过增强另一血管生成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间接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皮瓣成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瓣借蒂部与本体相连保存了相当的血循环 ,大大提高了组织缺损修复和功能重建的效果 ,在整形外科应用广泛。多年来尽管皮瓣的设计和手术技巧在不断改善 ,也尝试采用一些药物学方法和非药物学方法改善皮瓣存活 ,但皮瓣坏死始终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伴随整形外科事业的发展 ,皮瓣坏死的防治及机制研究成为整形外科医生研究的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 (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r,VPF) ,是 2 1世纪 80年代发现的一种能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具有维持血管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皮瓣抗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微循环及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4在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60只SD大鼠,制作背部6cm&;#215;4cm任意皮瓣的动物模型。术中VEGF组每个皮瓣局部注射VEGF1.0μ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即刻注射绿脓杆菌。结果:①术后第5天VEGF组白细胞吞噬指数0.12&;#177;0.02较生理盐水组0.08&;#177;0.03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84,P&;lt;0.05);细胞内杀菌率VEGF组(78.58&;#177;1.63)%较生理盐水组(36.17&;#177;2.31)%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1,P&;lt;0.01)。②术后第11天VEGF组皮瓣存活面积为(66.06&;#177;5.05)%较生理盐水组(50.15&;#177;4.46)%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469.P&;lt;0.01)。③同一时相内肉眼及光镜观察,VEGF组皮瓣各段的病理改变较轻,真皮层发现较多毛细血管,炎细胞浸润较少。一术后第11天白细胞介素1β(IL-1β)阳性细胞数VEGF组皮瓣(18.42&;#177;4.21)/HP较生理盐水组皮瓣(29.63&;#177;4.65)/HP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50,P&;lt;0.01)。皮瓣在100倍镜视野计算血管密度VEGF组(35.64&;#177;5.41)/cm^2较生理盐水对照组(16.42&;#177;4.13)/cm^2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931,P&;lt;0.01]。结论:VEGF能改善皮瓣微循环、促进血管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任意皮瓣成活、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任意皮瓣断蒂时间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4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SD大鼠背部3cm×7.5cm单蒂任意皮瓣为模型,皮下局部注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后,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断蒂时间皮瓣成活率的测定、微血管密度的测定、组织学检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手段来观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皮瓣断蒂时间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结果:局部应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后,皮瓣断蒂时间由7d缩短为5d;组织学检查发现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皮瓣毛细血管新生;生理盐水组微血管密度中1/3段为(26.83±1.96)个/cm2,远1/3段为(26.96±2.11)个/cm2,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中1/3段为(30.99±1.93)个/cm2,远1/3段为(36.11±2.32)个/cm2,表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增加皮瓣中远段微血管密度。生理盐水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中1/3段为(22.2±3.5)个,远1/3段为(18.4±4.5)个,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中1/3段为(30.8±3.2)个,远1/3段为(33.2±5.1)个,表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增加皮瓣中远段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结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大鼠任意皮瓣早期断蒂,其机制可能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直接促进血管再生及通过增强另一血管生成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间接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皮瓣抗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微循环及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4在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60只SD大鼠,制作背部6cm×4cm任意皮瓣的动物模型。术中VEGF组每个皮瓣局部注射VEGF1.0μ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即刻注射绿脓杆菌。结果:①术后第5天VEGF组白细胞吞噬指数0.12±0.02较生理盐水组0.08±0.03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84,P<0.05);细胞内杀菌率VEGF组(78.58±1.63)%较生理盐水组(36.17±2.31)%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1,P<0.01)。②术后第11天VEGF组皮瓣存活面积为(66.06±5.05)%较生理盐水组(50.15±4.46)%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469,P<0.01)。③同一时相内肉眼及光镜观察,VEGF组皮瓣各段的病理改变较轻,真皮层发现较多毛细血管,炎细胞浸润较少。④术后第11天白细胞介素1β(IL-1β)阳性细胞数VEGF组皮瓣(18.42±4.21)/HP较生理盐水组皮瓣(29.63±4.65)/HP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50,P<0.01)。皮瓣在100倍镜视野计算血管密度VEGF组(35.64±5.41)/cm2较生理盐水对照组(16.42±4.13)/cm2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931,P<0.01)。结论:VEGF能改善皮瓣微循环、促进血管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任意皮瓣成  相似文献   
7.
瘢痕是人类创伤愈合的自然结局 ,在外科临床实践中 ,瘢痕的形成常被看成是临床愈合的标志。但是瘢痕过度增生肥大 ,或异常收缩 ,造成机体畸形瘢痕或功能障碍时 ,则是一种病理现象。增生性瘢痕 (HS)和瘢痕疙瘩 (K)是常见的病理性瘢痕 ,都是以细胞外基质—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过度产生为特征。既往研究表明钙拮抗剂对病理性瘢痕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现将其机制综述如下。1 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在皮肤的创伤修复过程中 ,成纤维细胞是主要的修复细胞 ,也是瘢痕形成的主要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被认为是创伤愈合与瘢痕形成过程的决定性因素 ,…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脐血源神经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人治疗前后进行血液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清酶学、血糖、血脂、细胞及体液免疫测定,行Norris评分,观察症状体征改变。结果病人自身前后比较的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血白细胞、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T细胞、Th细胞、IgG以及Norr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近期的病情有显著改善。结论脐血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在近期内各项实验室化验结果显示,干细胞具有高安全性,有较明显的临床效果,但有待继续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脐血源神经干细胞(UCBNSCs)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4例MS患者进行UCBNSCs移植,在移植前后进行免疫学指标测定,并应用扩充神经功能残疾量表(EDS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病人自身前后比较的结果显示,移植后血Th细胞、IgM、C,与移植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DSS评分较移植前降低(P〈0.05),病人近期的神经功能损害有显著改善。结论UCB—NSCs移植治疗MS近期观察具有高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