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部分单位冷却塔水和自来水水源中军团菌的检出情况刘斌,王爱霞,郭小清,许少侠军团菌是常见于水中的一类微生物。该菌存在于自然界的水源中,如河水、湖水、污染的热水等。军团菌对氯气有耐受性,常规用氯处理水的过程不能杀伤军团菌。为此军团菌可以在管道水源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小儿热性惊厥(FC)的高危型患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控制其复发率.方法:对77例FC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复发率明显减低(P<0.05).结论:对高危型FC患儿要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改良式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改良组),17例行传统式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测量患者POP-Q各点数值以评价术后盆底功能改善状况,以盆底不适调查表短表20(PFDI-20)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32例患者均经腹腔镜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膀胱、输尿管、直肠损伤,无盆腔腹膜后血肿、肠梗阻等。改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子宫脱垂复发和阴道壁脱垂,POP-Q各点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前与术后生活质量调查表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出现1例中重度腰痛,传统组术后出现1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1例阴道网片暴露。结论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安全有效;改良式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总结我科2004年9月~2007年8月门诊婴幼儿湿疹40例,经外用“冰黄肤乐软膏”或增加一般对症处理及重症患儿的综合治疗,痊愈和显效率达95%。为临床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用rhG-CSF免疫BALB/c小鼠,将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成功地建立了3株能持续分泌特异抗rhG-CSF McAb的杂交瘤细胞。取其中2D_4-B_4杂交瘤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测定,并将2D_4-B_4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获得抗体阳性腹水,测定提纯抗体IgG亚型、特异性、稳定性和亲和力,证实该McAb可以和hG-CSF及小鼠G-CSF特异结合。为进一步研究hG-CSF和人工合成G-CSF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的含量,探讨OPN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血清OPN对EMs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卵巢EMs患者及30例非EMs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OPN的含量。结果:①研究组术前血清OPN水平为(20.80±8.79)ng/ml,高于对照组及术后(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血清O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AFS期别增高,血清OPN水平也增高,Ⅲ期较Ⅱ期、Ⅳ期较Ⅲ期EMs患者血清OPN水平明显升高〔(18.89±3.75)ng/ml vs(11.55±2.23)ng/ml,P<0.05,(28.78±8.44)ng/ml vs(18.89±3.75)ng/ml,P<0.01〕。血清OPN水平与R-AFS分期间有相关性(r=0.771,P<0.01)。结论:血清OPN水平在EMs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监测OPN的动态变化可能有利于判定EMs的手术疗效及预后。血清OPN水平与R-AFS评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亦可能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用两种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克隆抗体,本院自制了G-CSF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经国内7家大医院试用,对临床标本测定的结果表明:细菌培养阳性发热患者(n=31),G-CSF阳性检出率为100%。未做细菌培养临床诊断为细菌感染发热患者(n=269),G-CSF阳性率为89.2%;非细菌感染发热患者(n=153),G-CSF阳性率只有6.5%;正常人(n=157),G-CSF检测全部为阴性。证实本方法可用于发热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并可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听力损伤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将正常足月新生儿997例和同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241例分别使用手持式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跟踪筛查.结果:正常新生儿组TEOAE检查总通过率99.20%,8例未通过者经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1例(0.10%)确定为不正常;NICU组TEOAE检查总通过率92.53%,18例未通过者经ABR检查,10例(4.15%)确定为不正常.两组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10%和4.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客观、无创、快捷、方便等优点,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对细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多肽细胞因子,低水平时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高水平时会给机体造成严重损害,在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组织损伤、炎症、致死性休克等许多方面起重要介质作用。本研究试图通过用抗一TNF单抗中和因细菌感染而过多产生的TNF来降低机体内TNF水平,以观察抗一TNF单抗的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一、实验材料昆明小鼠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大肠杆菌由本院细菌室提供,抗-TNF单克隆抗体及TNFELISA检测试剂盒(可测到10pg/ml的低限)均为自产。二、实验方法1.…  相似文献   
1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集落刺激因子的四个亚型之一。它是一种糖蛋白单体,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系,对髓性白血病细胞有较强的诱导分化作用.由于机体中G-CSF含量很低,即使在受到细菌、内毒素刺激后水平升高至1000倍以上,患者血清中G-CSF的浓度仍在200ng/ml以下,用常规方法难以分离。亲和层析可根据生物分子与特定的固相化配基之间的亲和力使生物分子得到分离。文献报道不同种属G-CSF之间在生物活性上有完全交叉性,根据上述情况,本研究试用亲和层析技术,对细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