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抗炎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MIPCI术后的患者,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分为A组20mg/d;B组40mg/d共两组,每组调脂治疗共12个月。分别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末、12个月末测定血脂水平、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水平;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组的血脂、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与A组PCI术后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能显著降低AMI患者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严重且预后差;未行PCI治疗的死亡率高于行PCI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与并发多脏器损害有关,为了进一步了解多脏器损害对肺心病预后的影响,降低病死率,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肺心病并发多脏器损害50例进行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175例,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肌酸激酶(CK)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肺动脉收缩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延迟PCI治疗术后的血浆BNP水平(P<0.05)。未行PCI治疗的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血浆BNP浓度下降显著,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及转复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524例AMI住院患者,经确诊为AMI并房颤者56例,比较心肌梗死部位与房颤发生率的差异,根据房颤发生时间是否在24h以内又分为房颤早发亚组26例和房颤晚发亚组30例,比较房颤早发亚组和房颤晚发亚组间心肌梗死部位的差异。观察AMI并房颤的转复方法及疗效。结果AMI并房颤早发亚组中下壁心肌梗死明显增多(P<0.05),房颤晚发亚组中前壁心肌梗死明显增多(P<0.05)。而全部AMI中前壁心肌梗死房颤发生率最高(P<0.01),前壁心梗较易出现心功能不全,而心功能不全又易诱发快速型房颤,其房颤转复率低(P<0.05),预后差。结论AMI并房颤中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其房颤转复率低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 ,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已成为根治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本文报告我院两年多来采用 RFCA治疗 97例心动过速病人的体会 ,着重探讨术前无创性检测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心动过速 97例 ,其中特发性左室室速(L VVT) 7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89例 ,心房扑动 (AF) 1例。男 5 7例 ,女 40例 ;年龄 11~ 78岁 (平均 39岁 )。有反复心悸、胸闷 2个月~ 2 5年 ,其中 12例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有头晕、出汗、血压下降。常规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1.2 方法 :全部病人术前行常规心电图、食道…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心血管内科领域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再狭窄率却很高,如何预防术后再狭窄,其中降脂治疗特别是他汀类强化降脂治疗是目前有效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房颤)及糖调节受损(IGR)时的近期预后.方法 分析经确诊为老年AMI并发房颤者135例,比较AMI梗死部位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根据房颤发生时间分为房颤早发(IGR)和晚发亚组;比较其间梗死部位,死亡患者AMI发生的部位,房颤并发IGR患者近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老年AMI并发房颤早发亚组中下壁心肌梗死明显增多(P<0.05),房颤晚发亚组中前壁心肌梗死明显增多(P<0.05);AMI中前壁心肌梗死房颤发生率最高,死亡的发生率高(P<0.05);而AMI并房颤及糖耐量减低(IGT)的老年患者病情更重且预后差(P<0.05).结论 老年AMI并发房颤者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而并发房颤及IGT时病情更严重且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0.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因其缺乏特异性,常易引起误诊或漏诊。本文将我院5年来经临床和UCG诊断明确的90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检查对象是5年来在心内科住院的60岁以上的患者520例,在排除其它心脏病后,经UCG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作为分析对象共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60~92岁,平均68岁。 1.2 检查方法:检查仪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采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从不同切面观察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及其瓣环有无钙化或局限性致密增强回声,瓣膜增厚,边缘是否规则与其活动幅度等。其它内容包括心脏听诊、心电图、胸部X线及常规化验。 1.3 UCG诊断标准:主动脉瓣钙化或硬化,主动脉瓣增厚≥3.0mm,回声增强,瓣叶僵硬,活动受限,包括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钙化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与主动脉瓣环钙化。二尖瓣钙化在房室交界处,二尖瓣和左室后壁之间,二尖瓣前叶有钙化或呈斑块状反射增强回声,且与左房不相连者,M超显示二尖瓣后叶与左室后壁之间出现回声增强之亮带。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的钙化或硬化包括三尖瓣的瓣叶和瓣环,肺动脉瓣明显增厚,回声增强或有钙化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