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膜外腔注入丁丙诺啡0.15mg能使SpO2明显降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手术的病人,男18例,女22例,年龄23~57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例.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硬膜外阻滞平面满意后给哌替啶50mg、氟哌啶2.5mg.关腹前30分钟停面罩吸氧改吸空气,以持续5分钟的SpO2最低值作为基础值.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肠道肿瘤发生率高,早行内镜检查非常必要,但由于老年人病理生理的改变,加上内镜操作时引起的应激反应,易造成各种并发症。在检查中辅助麻醉减轻痛苦以提高老年患者对内镜检查耐受性及安全性的措施受到重视。本文对比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技术和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技术应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术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局部麻醉药,对心脏、神经毒性小,有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等特点,观察在小儿单次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以期为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麻醉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择期ASAⅠ级患儿2-7岁,体重7-35kg,下腹或下肢手术150例,基础麻醉为:东莨菪碱0.01mg/kg,氯胺酮100mg2ml与安定10mg2ml混合共4ml,静脉注射0.1ml/kg,意识消失后右侧卧位行单次硬  相似文献   
4.
选择6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诱导前30分钟输以林格氏液12m1/kg、10ml/kg、5m1/kg,并监测记录给药后15min内3值的最低值。结果:诱导前半小时内输入林格氏液可预防异丙酚诱导引起的循环抑制,剂量以12m1/kg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阴囊坏疽的治疗体会(附1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阴囊坏疽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6月诊治阴囊坏疽14例,患者年龄27~74岁,平均48岁。阴囊坏疽并发肛周、阴茎坏疽者2例,并发肛周、阴茎、腹股沟区坏疽者10例,并发肛周、阴茎、腹股沟区、腹部皮下坏疽者2例。其中并发阴茎坏死3例,并发睾丸炎5例。14例细菌培养均为阳性。14例均采用Ⅰ期清创、阴囊成形、置管引流术,同时给予抗炎对症治疗。3例阴茎坏死者行阴茎全切、尿道造瘘术,2例腹部坏疽者行腹部皮下切开清创引流,5例睾丸炎者行单侧睾丸切除。结果12例阴囊成形术Ⅰ期愈合,2例尿道造瘘术患者痊愈出院。10例阴茎皮肤坏疽者1个月后阴茎植皮,痊愈出院。死亡2例。结论早期及时清创和抗炎对症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Ⅰ期清创、阴囊成形及置管引流是治疗阴囊坏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118例单次硬膜外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次硬膜外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 对单次硬膜外有适应症的患儿先行基础麻醉,再进行单次硬膜外阻滞;并与胺酮麻醉患儿在切皮时的心率变化和术毕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单次硬膜外组麻醉前与切皮时心率变化无差异性(P>0.05);氯胺酮组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在切皮时的心率变化和术毕苏醒时间、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不增加患儿心率,术毕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价值,是腹部及其以下部位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但需掌握好适应症和熟练的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7.
手术患者由于焦虑、恐惧、疼痛等多种因素刺激使机体内儿茶酚胺和其它应激性激素释放,导致血压大幅度波动,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而对已存在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的高血压患者危险性更大。本观察拟探讨术后镇痛对Ⅱ期高血压前列腺素E2(PGE2)及β-内啡肽(β-EP)的影响,以期降低高血压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眼科手术视野局限,与口鼻位置接近,小儿难以合作,麻醉管理困难,眼心反射时有报道,我院采用全麻气管插管,安全可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观察组为34例全麻下胆囊切除术病人,分别在术前、术后3d和术后7d采静脉血测红细胞受体花环(P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IC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NTERT),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因子(RFIR)。对照组32例,为健康体检者。结果 术后3d RFER、NTERT较术前上升,RFIR较术前降低(P<0.01),RICR上升(P<0.05);术后7d RFER较术后3d升高(P<0.001),RCR、NTERT较术后3d升高(P<0.05),RICR、RFIR较术后3d下降(P<0.05);术前与对照组各值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001);术后7d与对照组的RFER比较P<0.001。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胆囊切除后7d开始回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