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 rich 61,Cyr61)是即刻早期基因表达蛋白,受到血清生长因子刺激后可在数分钟内活化并转录。Cyr61通过直接与细胞表面整合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Cyr61可参与炎性反应过程,促进血管形成或协同细胞因子间作用。Cyr61可介导滑膜细胞的增殖,促进滑膜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并在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7分化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中发挥一定作用。Cyr61在炎症性肠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Graves眼病中的作用均有研究。另外,Cyr61也不同程度参与了胚胎发育、创伤修复、血管疾病、肿瘤等过程。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高压(PH)是临床上以进行性肺动脉压力升高为特征、严重影响心肺系统的一类疾病。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异常免疫炎症反应在PH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其治疗新靶点。免疫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的主要角色,在维持生理状态的免疫应答及免疫稳态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近些年来PH发病机制中的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NK细胞等)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特征以及在疗效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分析RA患者外周血、滑液与滑膜组织中NK细胞的数量。分析NK细胞中信号分子的改变以及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观察经肿瘤坏死因子(TNF)单克隆抗体治疗后RA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数量的变化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RA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NK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8.95±3.72vs.5.31±5.07,P〈0.05)。RA患者滑液与滑膜组织中CD3^-CD56^+、CD3^-CD247^+NK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少于相应的外周血(P〈0.05),同时这些细胞中信号分子CD247表达的强度也显著降低。IL-12联合IL-18刺激使1.4%的R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干扰素γ,其中1.1%为NK细胞产生;肉豆蔻酸酯和钙离子载体可以使15.33%的单个核细胞产生干扰素γ,其中13.87%为T淋巴细胞产生,NK细胞占1.47%。经TNF单克隆抗体治疗14周后,临床判定为良好反应和中度反应的5例患者中4例外周血中NK细胞数目增加,而治疗反应差的2例患者中NK细胞数量增加或减少各1例。结论RA患者循环与炎症部位中NK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这些细胞的信号传导和细胞因子产生能力低下;NK细胞的低下状态与所处环境中的炎症程度有关,TNF单克隆抗体治疗在改善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同时,使外周血中NK细胞呈增加趋势,NK细胞可能成为疗效判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 患者女,27岁,汉族,无业.因血小板减少20年,突发胸痛34 h于2009年5月6日入院.患者20年前间断出现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瘀斑,查血小板9.0×109/L,外院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予以泼尼松40 mg/d治疗,效果不佳,自行减量至10 mg/d,血小板波动于(70~80)×109/L.17年前双侧面颊部出现对称性蝶形红斑,日晒后加重,伴脱发、反复口腔溃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价传统及非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SLE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SLE并发冠心病的患者32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时选取与其年龄和性别匹配的SLE但无冠心病症状或事件记录的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对冠心病组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传统危险因素、SLE情况等方面对2组进行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例并发冠心病的患者中12例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11例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中10例存在>75%的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多支病变多见.与无冠心病的对照组进行单因素比较,冠心病组患者具有更多的传统危险因素个数[(3.9±1.8)和(2.0±1.6)个,P<0.01],其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绝经及吸烟患者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SLE相关因素方面:冠心病组患者SLE病程更长[12.0(6.3~19.8)和2:0(0.8~9-0)年,P<0.01],糖皮质激素应用总量更多[28.8(0~49.8)和24.0(0~24.6)g,P<0.05];对照组患者补体C3水平更低[(750±364):和(598±267)mg/L,P<0.05]:SLE相关的脏器受累、其他免疫学指标、狼疮疾病活动性评分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所具有的传统危险因素的数量及SLE病程是SLE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SLE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的常见病理改变.传统危险因素在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SLE的病程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重视财传统危险因素的控制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SLE病程的延长,更应该加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与防治.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2 lupus patients with CHD and 64 age and sex-matched lupus patients without CHD from a total of 1792 in-patients with lupus from January 1994 to December 2008 were col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of atherosclemsis as well as their associ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upu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 of patients.Results The average age of CHD group was(51±12)years with an average disease duration of((8±6) years、.The most common coronary events we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etio(53%)and non-stable,angina[34%).Among the 12 patients who accepted coronary angiography or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of coronary artery,11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atheroselerosis lesions and 1 had thrombosis in coronary arteries.Their atheroselerosis lesions were severe,which manifested as diffuse stenosis and severe calcification.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CHD group patients had more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3.9±1.8)vs(2.0±1.6),P<0.01 j as well as higher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hyperlipidemia,postmenopausal and smoking(P<0.05).Meanwhile,the CHD group patients had longer SLE duration[12.0(6.3~19.8)vs 2.0[O.8~9.0)years,P<0.01)J,higher C3 level[(750±364)vs(598±267)mg/L,P<0.05]and higher totalprednisone dose[28.8(0~49.8)vs 24.0(0~24.6)g,P<0.05]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out CHD.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auto-antibodies,SLE disease activity,organ damage,average Drednisone dose and cyclophosI,hamide us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Multi-variate analysls showed more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OR:1.62)and longer SLE duration(OR=1.09)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CHD.Condusion Atherosclerosis is a common pathological change of coronary in lupus patients with CHD.Traditional risk flactors of atherosclerosis and lupus duration are identified to b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CHD in SLE patients.Early interventions for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and appropriate control of lupus are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传统及非传统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58例确诊SLE同时既往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传统危险因素、SLE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活动度评分、治疗情况.同时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观察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58例患者中IMT增厚者22例(38%).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10例(17%).有斑块者较无斑块者SLE病程更长,同时存在更多传统危险因素:年龄大、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已绝经者多,有更高的收缩压、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所具有的传统危险因素的数量及SLE病程是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传统危险因素在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积极地予以控制.SLE病程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非传统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病程的延长,应该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尽早发现并治疗.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高压是结缔组织病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影响到最多达15%的结缔组织病患者,预后很差,已有证据显示在结缔组织病患者中早期发现肺动脉高压进而早期开始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除常用的超声心动图外,近年来已有一些生化标记物、肺功能检查及心电图指标等被发现有助于早期筛查肺动脉高压,也有一些联合多种参数的筛查流程问世。治疗方面肺动脉靶向药物包括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前列环素类似物以及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均被证实对于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有效。本综述的目的是描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及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着重强调最新发表的一系列早期筛查方法以及已经被证实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抗CCP抗体滴度与RA疾病活动度、达标和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RA随访队列中的患者,入组患者需在我院首次就诊时抗CCP抗体阳性,且间隔至少1年随访过程中有至少1次抗CCP抗体复查结果。根据随访过程中抗CCP抗体滴度自基线下降是否超过10%,将患者分为下降组和未下降组,采用单因素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RF:Fc)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 52周的临床疗效、放射学改变和安全性。方法 30例中重度活动性RA患者应用rhTNRF:Fc(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联合甲氨蝶呤(每周15 mg口服)治疗。应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50、70疗效标准和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估临床疗效,应用改良的Sharp评分标准评价放射学疗效。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治疗52周时达到ACR20、50、70标准的有效率分别为90%、87%和67%。DAS28由6.4±0.6降至3.4±1.1(P<0.01),23%患者达到疾病缓解,17%达到低度活动状态。健康状况问卷由1.18±0.56降至0.25±0.34(P<0.01)。基线期和52周时,双手和双腕X线片关节间隙狭窄(8±10与8±11)和关节侵蚀(10±15与10±15)的改良Shar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患者无放射学进展。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无新发结核菌感染和恶性肿瘤。结论 rhTNRF:Fc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 52周能够显著减低疾病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以及延缓放射学进展,达到临床缓解和阻止放射学进展的治疗目标: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ξ链呈低水平表达T淋巴细胞(TCRξ~(dim)T淋巴细胞)在预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对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疗效反应中的意义,寻找早期预测患者对生物制剂疗效反应的指标.方法 12例血清学阳性的活动性(DAS28>5.1)RA患者接受了标准方案的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在第14周和第30厨时根据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临床疗效反应标准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并将患者分为疗效显著、疗效中等、疗效不佳3组.每例患者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前以及治疗第14周和第30周时采集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对系列标本中不同细胞亚群、TCRξ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并对TCRξ~(dim)T淋巴细胞的移动能力进行分析,并将疗效与TCRξ~(dim)T淋巴细胞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TCRξ~(dim) T淋巴细胞具有很强的移动能力,它们选择性地由外周血向炎症部位移动,导致RA滑液中TCRξ~(dim) T淋巴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相应的外周血(P<0.05).12例患者中3例疗效显著,6例疗效中等,3例疗效不佳.用药至第30周时临床反应判定为良好的患者,在第14周时外周血中均有CD4~+TCRξ~(dim) T淋巴细胞的聚集;而疗效不佳的患者外周血中这群细胞数量反而下降;14周时TCRξ~(dim) T淋巴细胞变化的百分数与30周时DAS28评分之间密切相关(r~2=0.6835,P<0.01).结论 TNF拮抗剂是治疗RA有效的药物,用药至第14周时外周血中TCRξ~(dim) 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可以预测用药至第30周时的疗效,阻止TCRξ~(dim)效应T淋巴细胞由外周血向关节腔的移动是TNF拮抗剂在RA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