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郝兆芹  高伟  马强  王小东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883-1885

目的:探讨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化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06/2017-06因化脓性角膜溃疡入院患者20例20眼,药物治疗无效,无法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而行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治疗,观察此种姑息手术的术中并发症、术后巩膜和结膜瓣生长、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20例20眼患者中,18眼异体巩膜和结膜瓣生长良好,治愈率90%,1眼结膜瓣愈合不良行羊膜移植手术修复,1眼因玻璃体腔感染较重、感染复发行眼内容物剜除术; 术中晶状体脱出2眼(10%),均予以摘除; 3眼(15%)患者术后出现继发性青光眼,行睫状体冷冻术治愈。

结论: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是一种姑息性手术方法,是控制药物治疗无效而又无法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严重化脓性角膜溃疡患者眼部感染并保持其眼球外形的有效方式,可替代以往的眼内容物剜除术以控制感染,既可避免患者失去眼球带来的眼部病痛和心理创伤,又为后期改善外观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程度干眼患者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和基底层下神经纤维的密度,以进一步探讨干眼和炎症及神经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干眼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确诊为干眼的患者,轻度、中度和重度各20例(40只眼)进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测量角膜中央区域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及基底层下神经纤维的密度,比较不同程度干眼患者之间的变化。结果 轻度、中度、重度干眼患者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密度与干眼程度呈正相关(r=0.293,P=0.001);角膜基底层下神经纤维密度与干眼程度为负相关(r=-0.331,P<0.001)。随着干眼程度的增加,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增加,基底层下神经纤维密度下降。不同程度干眼患者角膜树突状细胞密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502,P=0.003);神经纤维密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157,P=0.001)。结论 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反映了干眼炎症的程度,基底层下神经纤维的密度反映了神经支配和营养,两者均与干眼程度相关,对其定量分析可以为干眼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翼状胬肉与干眼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08/2012-08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单眼翼状胬肉患者50例,行回顾性分析,以胬肉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眼部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time,BUT)、眼表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干眼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Ⅰ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BU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眼部症状、FL干眼症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胬肉眼可同时患有干眼,可伴有明显的眼部干涩、视力下降、异物感等干眼症状,眼表泪膜的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表上皮的损害,翼状胬肉与干眼可同时共存,关系密切,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马挺  郭建强  郝兆芹  朱斌良 《医学争鸣》2008,29(14):1285-1285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25岁,因有剧烈右眼痛、视力减退1 mo来我院就诊.患者1 mo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红、剧痛,伴有畏光、流泪,曾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未见好转.无眼外伤及角膜接触镜佩戴史和高血压病史.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心肺腹未见异常.左眼视力5.0.右眼视力HM/眼前,眼压Tn(正常);上睑肿胀,睑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见环形混浊,色白,内直径约3 mm,外直径约5 mm,边界清;角膜基质水肿,厚度约1.2 CT;前房深度正常,房闪( );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存在;入院后角膜刮片可见G 菌、G-菌和脓细胞.给予非甾体类抗生索眼药、配50 g/L万古霉素及100 g/L头孢唑啉眼水、洗必泰眼水、氟康唑眼水点眼;阿托品散瞳;全身应用抗生索等抗炎抗感染对症处理.剧烈眼痛反  相似文献   
5.
角膜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技术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应用于临床最新的角膜成形技术。它通过A段紫外光和感光剂核黄素,诱导角膜基质内胶原纤维相互交联而提高角膜硬度,增强角膜基质的力学和生物化学稳定性,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等角膜扩张性和难治性角膜溃疡等角膜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眼科眼表疾病住院患者合并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状态。方法:对84例眼表疾病患者进行个人一般情况的调查,并进行哈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定,并对评分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眼表疾病患者存在焦虑的患病率为50.0%,存在抑郁的患病率为11.9%。女性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较男性为高。眼表外伤亚组、营养不良和变性亚组的焦虑评分平均≥7分;抑郁评分均<17分,但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亚组的抑郁分值较其他亚组为高。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呈较强的正的直线相关。结论:眼表疾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应该在临床工作中重视这种状态,并积极给予合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肉毒杆菌毒素B(BTX-B)诱导的大鼠干眼模型,为研究炎症参与的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为三组,分别给予右侧泪腺注射0.1mL 1.25、5、10mU的BTX-B溶液,对照组右侧泪腺注射0.1mL生理盐水,分别在第3、7、14、28d行泪液实验Ⅰ(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另选取32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大鼠右侧泪腺注射0.1mL 1.25mU的BTX-B溶液,分别于第3、7、14、21、42d时选取5只实验大鼠摘除泪腺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 法对Lacritin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常规HE染色。

结果:模型制备中三个实验组均在第3d开始出现泪液分泌减少和角膜上皮损害,但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达到高峰,14d时好转,28d时泪液分泌恢复正常,但角膜上皮仍见损伤。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泪腺组织中均仅见腺泡细胞表达Lacritin蛋白,实验组大鼠Lacritin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自第3d开始出现,7d时达到高峰,14d时好转,28d时开始恢复,42d时达到正常。

结论:泪腺注射1.25mU的BTX-B溶液可成功建立SD大鼠干眼模型,可见泪液分泌减少、角膜上皮损伤等干眼体征,可为干眼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性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基础; Lacritin蛋白仅在泪腺腺泡细胞中表达,其含量与泪液分泌量和干眼程度呈同步变化,可为干眼程度评价标准的完善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段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表健康状况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利用Oculus Keratograph眼前节分析仪研究不同年龄段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表泪液情况。

方法:收集我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共同性外斜视的患者66例,将患者依据年龄段分为2~7岁组、8~18岁组、19~46岁组三组。应用Oculus眼前节分析仪研究其眼表情况:包括泪河高度、刺激性泪河高度、眼红指数、非侵袭性BUT等。

结果:2~7岁组分别与8~18岁组、19~46岁组在BUT、颞侧结膜眼红指数、颞侧睫状眼红指数、鼻侧睫状眼红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龄段不同部位眼红指数差异及同一年龄段主导眼、非主导眼间眼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红指数随年龄增长呈现正向直线相关关系。

结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在术前存在干眼和泪膜不稳定,学龄前儿童围手术期需要特别引起注意,需尽快完善国内各年龄段儿童眼表数据。  相似文献   

9.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keratitis,HSK)是眼科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炎之一,是眼科主要的致盲性眼病[1],因其具有起病急,病程长,易于复发,病情顽固,且长时间应用抗病毒药物后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可致角膜混浊和基质变薄,对视力损害较大,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所以缩短病程、加快角膜修复是减轻角膜损害和挽救有用视力降低致盲性的有效方法.为探讨角膜营养剂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对HSK的治疗促进作用,我们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住院治疗的HSK患者39例40眼进行分析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20眼,对照组20例20眼,观察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两组局部点眼用药相同,将两组的治疗起效时间及药物治愈患者的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引言 角膜内皮细胞(CEC)是维持角膜透明的关键,一旦损伤可引起功能紊乱导致角膜水肿,使角膜部分甚至全部失去透明性。由于人类角膜内皮细胞(HCEC)几乎无增生能力,或增生能力非常弱,临床上许多仅有CEC病变的疾病如大疱性角膜病变、角膜内皮营养不良、人工晶体植入或其他内眼手术后内皮损伤过多等较难治愈,对此类疾病仅移植角膜内皮便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CEC的体外培养及移植从20世纪50年代就成为国内外眼科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