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行外科治疗时,其年龄与手术方法的关系尚有争论。对较大儿童如学龄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治疗方法比较趋向一致,但对新生儿、婴幼儿这一年龄组的患儿究竟何时手术,采取那一种手术方法,目前有以下几种意见:1.保守治疗,以后进行根治手术;2.先行姑息性手术,以后再做根治性手术;3.即刻行根治性手术。生后不久即需要手术者是伴有淤血性心功不全、心排血量低、重症低氧血症的患儿。由于先行姑息性手术可使将来再行根治手术时变得困难,故近年来多主张早期即行根治性  相似文献   
2.
1972年3—4月份在中国访问期间,我和另外的英国同事亲眼看到中国外科医生在针刺麻醉下完成许多大手术。“针刺麻醉”(Acupancture Anesthesia)一词不完全正确,因为病人的意识不消失,所以叫“针刺镇痛”(Acupancture Analgesia)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院小儿麻醉自1956~1963年间2316例作一简要分析(不包括心血管手术),并就各年龄组之特点,对其麻醉选择与处理加以讨论。临床资料一、年龄:2316例中,男1552例,女764例。新生儿54例;婴儿403例;1~4岁幼儿562例;5~14岁儿童1297例。  相似文献   
4.
对肝切除患者不仅从糖代谢,蛋白代谢、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凝血机制失常、肝功能改变等临床生化方面进行管理,而且要考虑网状内皮系统和全身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更要注意精神上的变化。所以如此,因为肝是重要器官,切除后常可产生致  相似文献   
5.
针刺麻醉应用于临床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镇痛原理和临床“三关”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为了探讨针麻原理,提高临床效果,攻克“三关”,我们在赤医针麻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针刺深度与镇痛效果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一、手术后1、2夭的管理从水、电解质平衡方面而论,尿电解质与血电解质相比,一向重视后者。因为尿电解质反映水盐平衡的变化常晚1~2天时间。但本文作者从近代观点出发重视了尿电解质的检查,这种想法的改变是因为尿电解质比血电解质实际上能更早的提供情况。因为血液检查资料对机体的内在环境的反映有不真  相似文献   
7.
第五次世界麻醉师会议于1972年4月19日—23日在日本东京召开,有60多个国家3000多个代表参加。大会讨论的议题如下: 1、麻醉学中的神经生理学。 2、长时间无呼吸及其治疗。 3、麻醉期间的器官血流  相似文献   
8.
一、背部穴的分布情况 (一) 脏腑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由于背部俞穴对脏腑影响较大,通过针刺、艾灸、按压和注入药物于背部穴位,可调整功能,治疗五脏六腑的病症,在临床上获得良好的效果。背部俞穴都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即脊柱正中旁开一寸五分,其上下排列与脏腑位置高低顺序基本一致,即脏腑在上者背部俞穴位置也高,脏腑在下者背部俞穴位置也低。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复苏术是研究机体生活机能复苏和死亡的规律,阐述这一阶段内生命的特点,濒死状态的预防;探讨机体复苏的最完善方法,克服死之将至,进而恢复已经熄灭了的生命。一般而论,死亡分为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目前在我国的临床麻醉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值得提出的是,这种神经阻滞法不仅在手术麻醉方面起着较重要作用,而且在某些临床治疗方面也有其较特殊的意义。本文目的即拟对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的临床治疗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