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前文报道用化学交联方法将DEAE52柱层析纯化的伊氏锥虫抗原和羧化聚苯乙烯胶乳相连,制备锥虫胶乳试剂,可快速诊断家畜伊氏锥虫感染。其阳性率大于95%,假阳性率低于2%,此结果远优于一般常用的血凝和补体结合试验。本文结合动物实验并扩大现场试验,对胶乳凝集试验的早期诊断及实际应用价值作了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两型卫氏并殖吸虫蛋白质及其抗原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电泳转移酶标免疫印斑技术(Western-blot)对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和三倍体型成虫的蛋白质及其抗原性进行了比较研究。SDS-PAGE结果表明,两型虫株的结构蛋白质均具有基本相同的分子量。Westernblot的分析结果显示,两型虫株的主要抗原22.5KD蛋白质区带均能分别与狗、犬鼠和兔抗两型虫株血清反应;两型虫株的27/28/兆9KD蛋白质区带分别与狗抗两型虫株血清发生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卫氏并殖吸虫的二倍体型和三倍体型虫株的蛋白质及其抗原性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弄清两型卫氏并殖吸虫的种群关系,作者用获自我国东北地区的两型成虫,成组地和单个地提取,纯化得整组DNA,进行下述实验。 用5种不同类型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两种样品进行消化,比较电泳后带型的大小和片段的数目。结果显示,除用PstI和DdeI酶切外,所见的片段数  相似文献   
4.
实验小鼠受寄生虫侵袭时,其生理、生化内环境可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多种实验研究的进程和结果。例如,找们在作旋毛虫人工感染研究时,发现寄生短膜壳练虫的小鼠,对旋毛虫的感染率比无虫鼠低的现象。为了作好实验小鼠寄生虫监测及培养无虫小鼠,必须首先了解小鼠寄生虫状况。为此,我们对上海市5个主要实验动物中心或动物房小鼠作了寄生虫调查。  相似文献   
5.
6.
从东北地区获得两类型卫氏并殖吸虫,提取其基因组DNA。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两类型成虫基因组DNA的酶切片段。又用Southern印渍技术对两类型7种酶消化物的结果做了比较。显示两类型Bam HI、Hind Ⅲ及Eco RI的酶切结果基本相同,但Pst Ⅰ、DdeⅠ、HaeⅢ及HpaⅡ的结果却显示两类型的DNA重复顺序有明显差别。此结果在单个虫体DNA的杂交技术检测中也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7.
对上海市11个动物房(或动物中心)的大鼠作了寄生虫调查。材料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成年大鼠132只(雄鼠60只,雌鼠72只)。其中普通级92只,清洁级30只,SPF级10只,包括近交系或杂交系。从本市各动物房繁殖群随机抽查,饲喂人工配制的颗粒饲料。二、调查方法:采用蠕虫学全身解剖法查找蠕虫,血液涂片染色法检查原虫,反复洗净法检查胃肠道内容物中虫体。胃肠道剪开后,置37℃生理盐水中1小  相似文献   
8.
短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为人、鼠共患性小肠内寄生虫。各动物房的小鼠繁殖均呈封闭状态,侵袭小鼠的短小膜壳绦虫也相应地长期进行着隔离繁殖。在这种条件下,短小膜壳绦虫可能发生分化而形成不同虫株,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利用 SDS-PAGE方法,对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和中国预防医科院上海寄研所动物房小鼠的短小膜壳绦虫蛋白质进行电泳比较分析,探讨其蛋白质结构的异同,进行虫株鉴定。  相似文献   
9.
为证实锥46对水牛伊氏锥虫病的疗效,进行了人工感染治疗试验和田间试验。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病的治疗试验结果显示:1.5mg/kg锥46对锥虫有根治作用并无毒副作用,1mg×2/kg和1mg/kg对锥虫有即时疗效而不能根治。1.5mg/kg,1mg/kg和0.5mg/kg锥46对自然感染伊氏锥虫病水牛的治愈率分别为100%,71.4%和85.7%。田间试验证实1.5mg/kg锥46对水牛伊氏锥虫病的总治愈率为94.1%。研究结果提示1.5mg/kg锥46可作为治疗水牛伊氏锥虫病的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