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远志散对东莨菪碱致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远志散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他各组给予相应药物10 d后,腹腔注射东莨菪碱(3 mg/kg)复制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造模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和跳台试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脑内AchE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缩短模型小鼠Morris水迷宫试验逃避潜伏期(P0.05),增加有效区停留时间及游泳路程(P0.05),延长跳台试验的潜伏期(P0.05),降低模型小鼠脑内AchE活性(P0.05)。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志散对东莨菪碱致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与抑制脑内Ach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病种,其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对胃、十二指肠黏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这一理论与中医学中邪正相争发病学说相一致。从"邪""正"即"侵袭因素""黏膜防御、修复因素"两方面加以论述,包括胃酸与胃蛋白酶、幽门螺旋杆菌、非甾体抗炎药、神经精神因素和胃黏膜屏障、胃黏膜血流等,试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中医邪正学说与消化性溃疡病发生、修复机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子肠镜技术的发展普及,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然而现代医学的综合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并不能满足患者需求,而规范化的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独特优势。文章旨在探讨该病的中医临床分型,为规范临床辨证论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慢性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有反复发作和迁延难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皮老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是脾运化、升清功能失司,水湿泛溢与水谷渣滓混杂而下,与肺、肝、肾关系最为密切。治疗上以五苓散为基本方,主张在健运脾胃的同时,根据不同证型结合脏腑辨证,如从肺论治重视气(尤其是宗气)的生成和推动作用,从肝论治重视风药在疏肝理脾中生发阳气的作用,从肾论治注重"益火补土"原则,促进水液代谢,从不同途径分消水湿,余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