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对比硬膜外复合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不同时段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气变化。结果观察组气腹时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与气腹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SBP、DBP显著降低,10 min后HR、SBP、DBP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气腹20 min时PaCO2、HCO-3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较好控制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维持血气状态,减轻机体应激反应,较腰硬联合麻醉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 PCEA )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 n =30),3组患者术前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侧置管3 cm。术后硬膜外镇痛药物成分:S组:舒芬太尼50μg+罗哌卡因150 mg+0 Q.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F组:芬太尼0.5 mg+罗哌卡因150 mg+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 ;C组:罗哌卡因150 mg+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格拉司琼3 mg静脉注射,硬膜外导管连接一次性电子止痛泵开始镇痛,背景输注速率均为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为50 h。记录术后4 h、8 h、16 h、24 h、36 h(T1~T5)时静息时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总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与S组比较, T1、T2、T3时 F组和C组VAS评分高( P <0.01), T3时F组VAS评分低于C组( P <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时点各组间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S组比较,PCA总的按压次数S组低于F组和C组( P <0.01)。与S组比较,F组和C组下肢麻木不良反应均增高( P <0.01),其余不良反应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0.15%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镇痛效果优于5μg/ml的芬太尼混合0.15%罗哌卡因及单纯0.15%罗哌卡因,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276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男性94例,女性182例,平均年龄77.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178例,股骨颈骨折98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以筛查DVT,其中44例患者还另外进行了下肢CT静脉造影.DVT患者在手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均无DVT的体征或症状,有38例患者检查出DVT,总发生率为13.8%(38/276).受伤后到达急诊室的平均时间为31.4h.从住院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4.9h.DVT患者从受伤到住院的平均时间为234h,显著高于无DVT患者(27.4h,P<0.001).72h内入院的患者中DVT发生率为11.3%(28/248),72h后入院的28例患者中10例发生DVT(35.7%),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DVT的术前发生率相对较低(13.8%),但在入院或手术延迟>72h的情况下,应该考虑重点深静脉血栓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腹股沟嵌顿性疝手术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促炎因子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老年腹股沟嵌顿性疝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术前禁食水且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试验组入室后即给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0.3 μg/(kg·h)],对照组以同样的速度泵注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清晨空腹取远端静脉血测定肝、肾功能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e)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术后试验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及CRP、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股沟嵌顿性疝手术患者肝、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右美托咪定能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448例硬膜外麻醉患者随机分为空气组(A组)、盐水组(S组)、利多卡因组(L组),比较三组行阻力消失法(LOR)定位硬膜外间隙的效果.发现麻醉的起效时间、阻滞平面、运动阻滞评分完善时间A组明显差于S和L组;在置管困难、误入血管、二次穿刺、穿破硬膜、阻滞不全等方面,L组和S明显少于A组;在麻醉的起效方面,L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认为利多卡因和盐水定位硬膜外间隙比空气有明显的优点,相关的并发症少于空气法,在LOR确认硬膜外间隙方面利多卡因法更好.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阻滞是妇科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镇痛肌松良好、费用低廉、便于术后镇痛等优点,但其最常见的不足是术中有内脏牵拉反应,常给患者留下不良记忆并可影响术者操作,一直以来没有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气体和液体行阻力消失法确认硬膜外间隙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分别用空气或盐水阻力消失法(LOR)法确认硬膜外间隙,观察2种方法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国内对于脑瘫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方式有多种,包括物理治疗、矫形器治疗、全身性抗痉挛药物治疗、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以及各种外科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的患儿畸形程度及年龄段,效果各有千秋。目的:探讨跟腱"Z"型延长胫骨前后肌联合肌腱转位移植修复脑瘫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评价其改善外观,修复踝关节及足功能的作用。方法:于2012至2014年集中收治了22例脑瘫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患儿,均采用跟腱"Z"型延长胫骨前后肌联合肌腱转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行石膏外固定6周后,给予康复功能锻炼。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时间为1至2年,依据秦泗河对足部畸形矫正程度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均获得满意疗效。结果表明,跟腱"Z"型延长胫骨前后肌联合肌腱转位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是治疗脑瘫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一种较好方法,具有良好的改善外观,踝关节及足的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重建不稳定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6年3月至2009年7月对37例下颈椎严重骨折脱位患者,行Ⅰ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同期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前应用X线及64排CT明确骨折脱位下位颈椎的稳定程度,指导术前术式选择,同时测量椎弓根的宽度、高度,指导术中螺钉的选择.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采用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0~38.00个月,平均(22.37±6.93)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损伤节段稳定,颈椎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融合率为100%,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无植骨决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功能评价平均提高1.30级,患者术后神经症状无一例加重.结论 Ⅰ期前后路联合重建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