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直接应用昆虫学数据来评价媒介的传疟能力,称为媒介能量,本文应用经修订的媒介能量公式定量比较中华按蚊(A Sin-ensis Wi edemann,1828)和嗜人按蚊A anthropophagus Xu & Feng,1975)作为传疟媒介的潜在传播能量,以期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与结果一、叮人率(ma)在试验条件下,以每人每夜受按蚊叮咬平均只数为叮人率。7~9月共观察9次(18人次)捕获中华按蚊145只,嗜人按蚊259只,  相似文献   
2.
我省曾流行恶性疟,又有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分布,为了解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就1970年以来福建省恶性疟流行情况与嗜人按蚊地理分布的调查结果,通过媒介能量的测算进行对照分析。调查方法一、怒性疟调查:由各地疟原虫血检站和医疗单位血检"四热"病人(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原因不明及感冒),  相似文献   
3.
南平地区是老疟区,解放以来经历两个流行周期。传疟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由于早年对嗜人按蚊在疟疾流行病学上的作用认识不足,为此,于1975—1980年和1981—1986年采取了不同的防治措施,现将防治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核福建省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区的疟疾防治效果。 方法  1988年起对该类区的疟疾与媒介实行监测 ;1998~ 2 0 0 0年按照卫生部 WHO的课题 ,选择建阳市童游镇和邵武市水北乡实施纵向监测。每年在疟疾流行季节 (7~ 10月 ) ,组织专业人员 ,捕捉原嗜人按蚊村人房 (帐内 )按蚊 ,鉴定蚊种并计算密度 ;对发热者采血镜检疟原虫。 结果 对原该蚊分布的 2 63个和 2个村的纵向观察 3年 ,均未再捕到嗜人按蚊。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者从 1988年的 13 15例降至 2 0 0 1年的 3例。 结论 福建省抗疟措施有效 ,防治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闽北嗜人按蚊的分布特征。方法 1998-2000年对建阳市9个村的嗜人按蚊调查点和童游镇回瑶村的病原和媒介监测点进行调查。结果 童游镇3年血检发热病人7705例,年血检率5.5%,未查到疟原虫阳性者,学龄儿童间接荧光抗体检测804例,仅发现阳性5例。回瑶村媒介监测匀未捕获嗜人按蚊,仅捕获中华按蚊。结论 嗜人按蚊分布区经几次灭蚊,在基本消灭后,疟疾疫情稳定。  相似文献   
6.
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传疟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是形态相似的两种近缘种,在我国北纬33°以南常共同存在于同一地区。为更好地开展疟疾防治工作,我们于1980年7~9月在闽北崇安县五夫乡应用Molineaux等修订的媒介能量公式定量比较两种传疟媒介的潜在传播量。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嗜人按蚊防制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发现福建省嗜人按蚊主要分布于闽西北南平和三明地区及闽中永泰等 15县 (市、区 ) 6 1个乡 (镇 )2 5 9个村。南平和三明两地区 14县 (市、区 )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 DDT室内滞留喷洒和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的防制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嗜人按蚊。反复查灭是清除嗜人按蚊的主要措施 ,灭蚊后 95 .34%的分布点经复查均未再捕获嗜人按蚊 ,其中复查 2次以上的分布点占 5 8.4% ,最多复查次数达 12次 ,显示嗜人按蚊在闽西北地区已基本被清除 ,疟疾发病数从防制前 1980年的 12 92 1例降至 1998年的 8例 ,有效地控制了疟疾流行。 1996~ 1998年 ,未再发现当地疟疾继发感染者 ,基本阻断了闽西北地区疟疾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残存嗜人按蚊清除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清除残存嗜人按蚊,阻断疾病传播。方法:搜索残存嗜人按蚊,实施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复查所有嗜人按蚊分布点,评价清除效果。结果:1989-1994年,于建阳、武夷山、邵武、顺昌和三元等县(市、区)发现残存嗜人按蚊分布点42个,嗜人按蚊占人房按蚊组成的26.20%。2001年完成闽北地区灭蚊后全部嗜人按蚊分布点的复查工作,95.80%分布点经2-3次以上反复性复查,最多达12次,所有复查点均未再捕获嗜人按景。1988年清除工作前,分布区疟疾发病1381例,年发病率为4.47/万。采取措施后,疟疾发病率显著下降,1995年后,嗜人按蚊分布区未再发生疟疾暴发流行。1998-2001年,未发现当地疟疾感染者。结论:闽北地区嗜人按蚊巳被清除,当地疟疾传播得到有效阻断。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嗜人按蚊防制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调查发现福建省嗜人按蚊主要分布于闽西北南平和三明地区及闽中永泰等15县(市、区)61个乡(镇)259个村。南平和三明两地区14县(市、区)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DDT室内滞留喷洒和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的防制措施,有效控制了嗜人按蚊。反复查灭清除嗜人按蚊的主要措施,灭蚊后95.34%的分布点经复查均未再捕获嗜人按蚊,其中复查2次以上的分布点占58.4%,最多复查次数达12次,显示嗜人按蚊在闽西北地区已基本  相似文献   
10.
1991年5~9月间,在全区按南、中、北地形,选定顺昌县医院、建阳县医院、政和县医院,收集腹泻患者粪便,按常规方法检查寄生虫,同时以粪便直接涂片法,带虫调查用醛醚离心沉淀法及韩氏改良复染法(金胺-酚加改良抗酸染色法),在高倍及油镜下观察,确定为本虫后,再与苏庆平提供标本对照,两者卵囊的形态和着色点完全相同者予以确诊。共粪检腹泻婴幼儿385例,发现本虫31例,占患儿8.05%(31/385),最小年龄仅4个月,最大6岁。1岁以内者321例,1岁至6岁64例。1岁以内检到虫体者28例,1岁至6岁3例。31例感染者除5例为城关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